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見疾病宣導單張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O七)
出版日期:2019/12/13
內容說明:今天過了再說 不用想明天的事   小霖媽媽在例行超音波產檢時,醫師便告知當時3~4個月大的小霖可能併有心室中膈缺損及淋巴增生的問題,也告知孩子出生後可能會自行痊癒或吸收,但也可能成為特殊兒童,請父母親仔細考慮是否繼續妊娠,但媽媽對於腹中的胎兒有信心,相信一定能克服這項難關,選擇繼續孕育小霖。   然而,出生後的小霖,因為肌肉張力不足無法自行喝奶,而進入了新生兒加護病房。一個月大的小霖併有多重器官及外 ...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O六)
出版日期:2017/12/22
內容說明:新生兒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小佐是家中第一個孩子,爸媽在選擇新生兒篩檢項目時,除了政府補助的項目外,亦勾選了自費的篩檢項目。一週後醫院通知不能讓小佐接種卡介苗;因為篩檢結果顯示小佐罹患了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CID),若接種卡介苗會導致感染結核菌引發疾病,造成後遺症甚至死亡。   為了避免小佐因缺乏細胞免疫功能可能發生的嚴重重複性感染,在醫師的評估及安排下,小佐出生半年後即進行了臍帶血移植 ...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O五)
出版日期:2017/12/22
內容說明:得來不易的救命藥   小濬兩個月大時,開始出現拉肚子的症狀。一開始以為是腸胃炎,住院後,護士們發現,小濬雖然拉肚子,但卻一滴尿也沒有;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小濬罹患了「非典型性尿毒溶血症候群」,不僅血小板下降、嚴重貧血、腎功能衰竭,溶血指數更高達3000。醫療團隊緊急為小濬施以血漿置換術,才挽救小濬的生命。   確診後,小濬必須長期仰賴洗腎和血漿置換術來維持身體的運作。雖然如此,仍然經歷了5次的大發病,每一 ...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O四)
出版日期:2017/12/22
內容說明:鍛鍊生命的勇氣   正值壯年的吳大哥在50歲那年,手腳末梢開始輕微痠麻,變得容易腹瀉,原本以為只是腸胃疾病,沒有特別在意,直到幾次無預警昏倒才驚覺嚴重性。起初經骨髓抽血檢查,加上症狀非常類似而被誤診為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CIDP),服用了兩年的類固醇藥物治療卻不見任何改善,種種健康狀況還都亮起紅燈,經與家人商議後決定轉院,透過切片檢查、抽血檢驗DNA才確診為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 ...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O三)
出版日期:2017/12/22
內容說明:同理是最大的鼓勵   芷楹是全家人引頸期盼3年才誕生的寶貝,剛出生不久即發現她的胸部凹陷、呼吸異常、手骨較短且前額發育不良,經基因檢驗後確定罹患「鎖骨顱骨發育異常」。還因為早產,住院40多天,出院後每日使用血氧儀器,直到8個月大健康才逐漸穩定。然而龐大的醫療開銷讓他們幾乎喘不過氣,只能向親友借貸、打些零工勉強度日。   逐漸長大的芷楹動作與口語表達能力較同儕遲緩,6歲時因雙腳彎曲,大腿與髖部骨頭異常,且 ...
<1234567[ 8 ]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