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見疾病宣導單張
 
 
柯凱因氏症候群 Cockayne Syndrome
  •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二十三)
  • 出版日期:2002/12/01
內容介紹:
來不及長大的婉君 成就一家溫暖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婉君卻沒有機會長大,又無法抗拒生理年齡的快速變化,她是現年十六歲的「小老太婆」。

  廖媽媽回憶婉君發病的過程,婉君在嬰兒期十分健康活潑,但總覺得她的發育較慢,大約從兩歲起,一些學會的語言及動作能力開始逐漸退化。從此,廖家展開漫長的求醫過程,在北部數家大醫院反覆檢驗,包括肌肉切片、電腦斷層掃描等等,有的醫師判斷婉君罹患小腦症及腦性麻痺,但對婉君的持續退化都束手無策。最後,由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醫師一連串的檢查下,才確定婉君的病症為「柯凱因氏症候群」。

  確定病因後,家中長輩無法認同「隱性遺傳」的說法,把孩子患病歸咎於母親不小心,若不是懷孕時期怕胖不吃東西,就是動到胎氣才會這樣。廖媽媽為了婉君的醫療問題已經萬分憂慮焦急,家人的不諒解讓她更加傷心絕望,曾經,她揹著女兒想投河不成,也曾動手想掐死女兒再自殺,沒想到,平常全身軟綿綿的婉君,在生死關頭拼命掙扎,她終於不忍的鬆了手。在母女倆抱頭痛哭之際,廖媽媽決心無論婉君命運如何,都會盡力照顧她到最後一天。而直到加入病友團體之後,也讓廖媽媽更聊解該病的來龍去脈,內心也愈加坦然,也更有歸屬感。

  這十幾年來,婉君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衰弱。廖媽媽發現,在青春期以前,婉君一年約老化四歲,青春期過後,老化速度加速,一年約老化十歲,目前婉君個子和小學生差不多,但是身體功能退化得厲害,已經不會說話、無法行走、看不到也聽不到。幸運的是,多次進入醫院,婉君都能平安的渡過難關。

  廖媽媽將這些際遇當作上天給的功課,她說:「有婉君,我們才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她也建議罕病的家屬記取教訓,發現問題時,最重要的是找正規的醫療管道作診斷及治療,父母親也要相互扶持,才能給患童一個溫暖的成長空間。

罕見遺傳疾病 (二十三) 柯凱因氏症候群
  「柯凱因氏症候群」(俗稱「類早老症」)是一種遺傳疾病,因為自行修復基因缺損的功能喪失,使得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耗損較常人快速,會有加速老化、智能退化、生長遲緩、皮膚畏光、腦鈍化及腦萎縮等症狀,此疾病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一,相當罕見。

  研究初步發現,此病症與位於第十對染色體的ERCC6基因及位於第五對染色體的基因ERCC8有關,但基因篩檢技術仍在研究階段,尚無法作為診斷依據。目前除了以臨床症狀診斷外,由於患者的細胞復原能力會比正常人明顯降低,亦可利用皮膚切片,進行皮膚纖維母細胞培養,照射紫外線後,再觀察細胞受傷後的復原情況,產前診斷亦適用此一方法。

此一疾病可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型又稱為典型柯凱因氏症候群,較為常見,患者在出生時其身高、體重、頭圍都正常,與正常嬰兒無差別,但在出生後1-2歲間,生長發育逐漸緩慢下來,因為視力、聽力、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逐漸受到影響,其語言、動作能力也逐漸退化。其症狀包括:

1. 小頭、腦萎縮、智能障礙、步伐逐漸不穩、語言發展遲緩或不會說話。

2. 齲齒嚴重、牙齒參差不齊、牙齒咬合不良。

3. 皮膚因對光敏感而長紅疹,嚴重時會起水泡、脫皮。

4. 角膜逐漸混濁且潰瘍、斜視、眼球震顫等。

5. 身材矮小、關節僵硬,活動受限。

  第二型為早發型,出生時即較為矮小,發病年齡在一歲以前,常合併有先天性白內障或眼睛的異常、脊柱後彎、聽力及智能障礙等,此型患者壽命較短,通常在兒童期早期(7歲)即死亡。

  目前該疾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採用支持性療法,分別減緩症狀的影響與不舒適,癒後狀況不佳,平均死亡年齡在十二歲至二十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