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見疾病宣導單張
 
 
其他型肌肉萎縮(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
  •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六十八)
  • 出版日期:2008/01/11
內容介紹:
2006年10月1日的早晨,由本會委託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製作、罕病患者楊玉欣策劃、主持的「角落欣世界」廣播節目,以探討罕病與弱勢為出發點,首度向全台聯播。激越的生命對話以電波的速度,飛躍過城市的喧囂與孤寂,揚起心靈的律動和芬芳。從此,罕見疾病的課題延伸至各角落,成為本會宣導發展上的重大突破。

  「角落欣世界」的靈魂人物──「罕見天使」楊玉欣,一如她的封號,罕見的缺陷與逆境,淬煉出天使般的靈性與溫柔的心懷。一路行來,憑著對生命的熱情、毅力與想像力,積極活出意義,努力完成她的天賦使命!

罕見的真相,無解的病體
  個性活潑的玉欣,從小和姊姊、弟弟一樣,體育測驗老是最後一名。長大後,只要在大太陽底下運動,遇熱便全身發癢、起紅疹,似烈火灼身。直到19歲,一再無預警地跌倒,四肢不聽使喚,玉欣才至各大醫院反覆就診,終於在臺大醫院確定為一種神經肌肉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所致,揭開三姊弟皆罹患罕見疾病的真相。

  「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的病例極少,目前醫學界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玉欣自發病以來,肌肉漸漸無力、隱隱作痛,失去行動的自主性,每天都感覺到肢體的能量一點一滴地流失。這期間,雖然往返醫院不下數百回,也嚐試過各種民俗療法,卻一次次無解,一次次徒勞而返。

自立自強,自強不息
  起初,只要一摔跤,玉欣便會陷入極大的恐懼。漸漸地,她學會以理性面對,不讓憂傷與失落感奪走心中的平安。「我能夠很快走出來,全是因為信仰,以及對家庭的責任。」儘管長期背負著身心的疾苦,仍對生命有盼望、信心與勇氣,即使只剩下一絲絲,還是堅持下去,維持在不墜落的底限之上!

  隨著年歲增長,跌倒成為家常便飯,輕則皮破血流,重則骨折,甚至讓她坐上輪椅,她仍不改本色,反而更加努力工作、貢獻己力,「生病的人沒有失望的權利」她說。縱然病痛造成期望與現實之間極大的落差,她笑說,「就是要自立自強,自強不息!」

  樂觀,是她理性判斷的結果,更自詡為「樂觀的偏執狂」。往往在天人交戰的時刻,選擇不被感性拖走,不耽溺於傷感,勇敢地接受事實,不斷操練光明的想法,正如她一再強調,「不容許灰色地帶出現,乃至成為習慣,才能勝過。」

活著不只為活下去而已!
  玉欣單純地相信,「神給我們的都是最好的」,堅信恩典必超過負擔,所以從不埋怨,也不問「為什麼」,因深知人生不是眼見的表象,乃是有更高的計劃在引領我們前進。經過不斷的檢視、調整、重新定義生命,她理出「衝向火燄」的生存原則與做法,為實踐生命意義找到獨特的詮釋與路徑。

  「生命的缺憾,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燄,阻隔在現實與夢想之間。」這場病,讓玉欣決定要站起來衝向火燄、實現夢想!她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衝」的當下,去超越生命的限度,發揮最大潛能。若衝不過而身陷火中,也無怨無悔,因為生命的真義已因此實現!

使命:為受苦者奉獻
  人類生命共同體悲壯的命運,獨落在罕病病患的身上,他們承擔了生命的瑕疵,揭示了我們一致的擔憂與限制。所以她呼籲人們看重生命的本質,而非其工具性的價值;深信唯有人們彼此疼惜、強者幫助弱者,發揮人類的慈悲、智慧與無限潛能,方能示現生命最尊貴的那一面,實現「凡事以他人為優先,對生死有盼望,以獲至最大圓滿」的理念。

  對玉欣而言,罹病既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苦難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必要在其中找出美善的正面意義,才不枉受苦一遭!疾病雖造成傷痛與衰退,甚至他人的鄙視、不諒解,卻賦予她服務人群的神聖使命,「人生即是要適應變化與無常,接納而不批判,以理性作正確抉擇,為他人的痛苦而犧牲自我,促進人類的幸福。」隨著病情的惡化,她將越來越不能走動,最後連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會失去。於是她把自己交託在上帝的手中,凡事心存感恩,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去活,抱著「紀念」的心情為自己和他人而努力。

  關於生命,玉欣則以通達的智慧去解讀,「生命的意義是愛,愛即付出與領受。」基於這樣的信念,她期許自己在苦難中仍為受苦者付出,體驗愛與價值,使疾病得以昇華,回應受苦的意義。自1999年罕見疾病基金會成立以來,她身兼病患與代言人的身份,投入基金籌募、法案推動、罕病宣導等工作,並透過戲劇與廣播的力量,引導大眾及社會走向正義與光明,「體認生命的多元與差異,去尊重、愛惜不一樣的生命。」

  她常常激勵自己,「不要害怕為意義而失去生命」,同時鼓勵病友犧牲小我,站出來現身說法,爭取友善的生存空間,教大家看見弱勢族群的處境和需要;亦試圖從社會、制度層面的高度著手,捍衛生命尊嚴、實踐人道關懷,以達致真正的公平正義。

  放眼未來,玉欣期勉自己活出更美好的人生,「不因害怕無常而不敢去愛,而是在無常中把握當下,享受愛與被愛的過程。」也將持續推動弱勢權益與生命教育,作為病患與大眾之間的橋樑,使大眾更認識、更接納罕病族群,或更進一步──去瞭解他們。  楊玉欣十九歲被證實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由全身遠端肌肉開始衰弱無力,慢慢往身體中心擴散,直至內臟衰竭。此病症全球甚少,目前尚無醫療方式。

玉欣小檔案
學  歷:1995年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2006年 輔仁大學 哲學研究所 肄業
經  歷:1996年 統一人壽 業務襄理
     2000年 如是我聞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企劃製作
     2000年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代言人
     2001年 佛光新聞/人間新聞 新聞主播
     2002年 人間衛視「玫瑰綻放」節目主持人
     2006年 公共電視「發現希望」節目主持人
     2006年 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 秘書長
     2006年 中廣流行網「角落欣世界」節目製作、主持人
     2007年 人間衛視 新聞主播
榮譽事蹟:2001年 4月 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2001年 5月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熱愛生命】獎章
     2001年「罕見天使」新聞專題【社會光明面報導】
優等獎
     2001年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獎】
     2007年 中央社【十大潛力人物獎】
     2007年 第四十二屆廣播金鐘獎【社會服務節目主持人獎】
作  品:2000年 9月出版《看,天為你亮了》詩畫筆記書
     2001年 1月出版《罕見天使》勵志傳記
     2002年 7月出版《看見天堂》動人故事
     2003年12月出版《真愛快遞》溫馨小品
     2004年10月公視 絕地花園之《愛情》單元劇女主角
     2005年12月公視《 45度的天空下》連續劇 女配角

罕見遺傳疾病介紹
  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基因變異位置在第2對染色體(2q13.3-13.1),因肌細胞膜上的重要構造蛋白dysferlin 的缺損(DYSF gene)導致遠端肌肉的無力。此基因的突變也會造成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LGMD ),此兩類疾病臨床表徵上的差異和基因變異的位置並無明顯的相關性。根據日本的統計,此疾病的發生率約為1/440,000。

  臨床表現上,患者的發病年齡在15~20幾歲左右,平均發病年齡為19歲,初期症狀為腿部遠端肌肉群的無力,尤其是小腿的腓腸肌及比目魚肌。患者通常難以用腳尖站立,但可用腳後跟站立,漸漸的大腿及臀部的肌肉亦會受到影響,導致患者爬梯、走路及站立越來越困難,而前臂的肌肉亦會漸萎縮且握力減低,但手部的小肌肉仍有其功能,手指動作功能不受影響,最後肩膀的肌肉亦還會漸無力。根據統計,患者大約於發病16年後需使用拐杖,並於發病約23年後使用輪椅輔助其行動。除此之外,患者心臟、肺部、腸道、膀胱、性功能、脊椎及周邊神經功能幾乎不受影響,亦沒有關節攣縮、臉肌無力或是智力受損的情形。

  此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意指父母各帶有一個缺陷的基因,稱為帶因者(carrier),帶因者通常都不會發病,但在每一次懷孕中,他們的小孩有25%(也就是1/4)的機率,分別遺傳到來自父親與母親的兩個缺陷基因而罹病。

  在診斷方面,血液的肌酸激(Serum Creatine Kinase Con-centration)的指數在病發之前可能正常或是輕微升高,但在症狀出現之後數值會高於正常值的10倍以上;肌肉切片下可以看到輕微至中等程度的淋巴球細胞發炎聚集現象,所以有時會被誤診為多發性肌炎(polymyositis)。亦可經由基因診斷檢驗是否為DYSF基因缺損,若欲再生育下一胎亦可於懷孕14至18週時經由羊膜穿刺檢查確認胎兒是否罹患此疾病。

  

  此疾病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式,也不需特殊的飲食控制,但需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患者若有腳變形及脊椎側彎的情形可經由外科手術矯正,而輕度的運動有助於減緩肌肉的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