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見疾病宣導單張
 
 
Alexander氏病
  • 編 號: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三七)
  • 出版日期:2024/12/17
內容介紹:
橘色的勇氣
  現年七歲個性活潑的樑樑,每每看到橘色的東西都能勾起他的興趣,在與常人無異的外表下,他小小的身體卻受到病魔的摧殘。
  在一個清晨,兩歲的樑樑眼睛無力地向上翻轉,喉嚨發出不尋常的聲音,家人們立刻將他送往最近的醫院;在醫院裡,醫生們忙碌地進行檢查,最初醫生認為只是普通的發燒引起的痙攣,但出院後不久,同樣的症狀再次發作,這次他們決定進行更深入的檢查。腦波檢查揭示了大腦中某些部位的異常放電,經過一連串細致的檢測,最終確診為基因缺陷所導致的Alexander氏病。
  這個罕見的疾病對樑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他在學習和記憶文字方面遇到了困難,與同齡孩子相比,他在知識吸收上有明顯的差距。長期的學習挑戰使他在面對困難時更容易放棄,對於不感興趣的事物,他甚至會顯得昏昏欲睡。
  然而,就在所有希望似乎都在逐漸消逝之際,母親發現了樑樑的一項特殊才能,他對圖像和聲音的記憶能力出奇地好!這個發現為樑樑的教育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母親開始使用圖卡來幫助他記憶英文單詞,並在課文中加入旋律,以提高他的學習專注度。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僅支持著樑樑,也激勵著母親更認真觀察關於樑樑的一舉一動,找尋他的長處及媒合合適資源,讓樑樑以比退化還快速的進度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的物理及職能治療,樑樑的進步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七歲的他不僅能夠自由奔跑,還學會了騎腳踏車,也不再如此依賴矯正器。而家人始終關注著他的頭圍和體溫,這些都是評估他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因該疾病容易造成水腦症病發,一不小心發燒超過一定的溫度,就會使之前的治療前功盡棄。
  儘管醫生和母親都知道樑樑陪伴他們的時間可能不會很長,但他們仍然堅信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的。家人們用愛和耐心陪伴著樑樑成長,讓他的每一天都充滿快樂和滿足。

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三七)
  Alexander氏病是一種罕見的進行性遺傳疾病,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腦幹和腦白質,通常在嬰兒期或幼兒期就會出現症狀,其發生率估計約為1/1,000,000。此症是由於GFAP基因發生突變,使得髓鞘質(myelin)受損,影響神經傳導功能,也導致蛋白質聚集和纖維結構的異常,生成蛋白沉澱物「羅森塔爾纖維」(Rosenthal fibers),堆積在腦部星狀細胞中損害細胞功能。
    Alexander氏病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主要區別在於症狀的嚴重程度和發病年齡:
第一型 (Type I):多於4歲前發病,通常表現症狀包含癲癇、水腦、頭部逐漸增大(大頭畸形)、發展遲緩、肌張力異常等,此型的預後較差。
第二型 (Type II):通常於4歲後發病,症狀包含漸進性運動功能失調、自主神經失調、脊椎側彎、吞嚥與說話困難等,通常病程較緩慢,平均壽命較第一型長。
Alexander氏病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多數患者家族中無相關疾病史,是自身基因突變所致,除了可藉由GFAP基因檢測來診斷外,MRI亦可作為診斷依據。
    Alexander氏病的治療以症狀控制為主,透過定期追蹤、使用藥物控制癲癇和緩解肌肉僵硬,鼻胃管餵食改善進食困難,並以復健延緩病程進展。行動、溝通及呼吸輔具可提升生活品質。社會與心理支持亦不可忽視,病友團體的經驗分享和情感支持能幫助患者面對疾病挑戰。

Alexander氏病單張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