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生命的力量【第126集】
  • 編 號:126
  • 播出日期:2009/10/11
內容介紹:

人生旅途中經得起多少困頓?這些經歷,一再磨練挑戰著我們的心志,如何面對這樣的打擊與試煉?本週節目裡我們邀請到兩位生命的勇者,一起來告訴我們生命的力量。

戴晨志老師是知名的勵志專家,總是以他自身的生命故事與所見所聞,透過淺白的文字描述,加上明確的激勵話語,在台灣甚至國外鼓勵著許多在生命低潮或是碰到人生瓶頸的朋友。回首自己過去的求學道路,與父親的感情連結,他如何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為自己一再寫下人生新頁,節目裡他將分享他如何走過人生的關卡,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境界。

身上多處的水皰,是泡泡龍病友甩不去的生命印記,疼痛,是生活的寫照,從小至今,淑惠與水皰共舞,走過了四十多個年頭,她如何看待這一位相伴一生的「朋友」?如何與它和平共處?又如何化疼痛為歡笑,在醫院裡散播歡樂的種子?節目中,淑惠將跟大家一同回憶過往生命的點滴,也將述說與疾病共舞的歲月。

人生總是充滿高低起伏,如同一篇篇的樂章,有著起承轉合,有時是八分音符,有時是短暫的休止符,生命因為這樣豐富的變化,顯得更有味道。也許有些許苦澀,但必也充滿甜蜜。如何品味,但靠你我磨練心志,培養獨特的品味能力,方能體會真正的人生甘味。

 

來賓介紹
戴晨志,知名勵志專家,出生於花蓮,成長的足跡遍及台南、嘉義、雲林、台中、台北等地。考了三次大學還是不能如願的他,最後選擇就讀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在三專的求學期間,他激勵自己每天寫日記,主動爭取機會到電視台、報社實習,並且抽空在教室、操場練習演說。也因為他的積極努力,他最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華視新聞部。然而,戴晨志博士並沒有放棄對於夢想的追求與求知欲望,他準備托福,遠赴美國求學,最後於奧瑞岡大學取得口語傳播博士,並且開始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以他個人的親身體驗鼓勵更多人追求夢想。他常常勉勵年輕人少抱怨,多實踐,要積極主動地行銷自己,因為別人沒有認識我們的義務,但我們有自我行銷的權利。在他的鼓勵下,許多人開始積極行動,朝理想逐步邁進。因為他,許多人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李淑惠,先天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俗稱泡泡龍的病友。淑惠家住南部,有許多兄弟姐妹,但卻只有她因為基因突變而罹病。從小,淑惠的皮膚就脆弱不堪,輕輕的觸碰,甚至氣候的變化,都會導致皮膚長出血皰、水皰等。跟其他病友一樣,淑惠天天都要花兩三個小時清理傷口、洗澡、敷藥、包紮,每天的洗澡沐浴,對我們是享受,對淑惠來說卻是酷刑。有時候水皰不僅生長在皮膚表面,甚至會長在眼膜、口腔內膜、食道上,所以泡泡龍的病友不能吃太燙、太硬的、太大塊的食物。錄音當天,淑惠在分享的過程中,嘴巴裡就長了水皰,所以我們必須中止錄音,讓淑惠拿尖銳的東西把水皰刺破後,才能繼續錄音的工作。因為生病,家人對淑惠特別疼愛,但卻因為她的自律、自省,淑惠時時感恩大家給她的愛與關懷。雖然曾經有生命的低潮,但後來,淑惠靠著信仰等方式,重新看待她的人生,現在淑惠變成搞笑一族,住院期間,在姪女的協助下,淑惠天天嘗試不同的造型,千面女郎的面貌,連醫護都忍不住讚嘆。而她也積極主動地關懷其他同病類的朋友,並於日前跟其他患者一同組成了泡泡龍的病友協會,希望能提供更專業的關懷服務。每次聚會,淑惠總是準備了一堆親手製作的禮物分送大家,在她的溫暖加油下,世界顯得如此美好。


疾病介紹

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並非傳染性疾病!病人往往一出生下來皮膚就異常地脆弱,稍微地摩擦隨即造成破皮或在數小時內產生腫大的水皰或血皰。其中最嚴重、需要長期照顧的一型--瘢痕型,不只皮膚會起水皰、血皰,嚴重者連口腔、舌頭、食道、腸胃等黏膜部位也可能起水皰,造成阻塞進食或斑痕狹窄現象,這種情形往往會持續一輩子。長期之後,可能貧血、營養不良、皮膚變形、肢體萎縮、關節攣縮甚至產生皮膚癌,面臨截肢的最終命運。不過泡泡龍兒除了皮膚缺損、肢體障礙外,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

目前此種病症並無根本治療方法,病人需要依賴每日的換藥包紮以維持其皮膚完整並且不受感染,不過在良好的照顧下病人可以有不錯的預後。傷口照顧方面,以避免產生新水皰及預防破皮處傷口細菌感染為最高原則。此類病人應避免使用膠布,在醫院中接受抽血、全身麻醉時尤其要特別注意細節。此外,天氣熱時水皰會惡化,所以也需要給予特殊教育環境。

此類疾病的治療,由於牽涉多方面(如眼睛、咽喉、食道、皮膚、疤痕、營養)的問題,所以在照顧上也應該由多科醫師共同參予。除了皮膚科醫師,也需要耳鼻喉科醫師針對喉嚨水皰阻塞呼吸、食道時的緊急處理、眼科醫師治療角膜潰瘍、復健科協助復健避免肢體攣縮變形並製作輔具預防水皰發生、整形科醫師協助肢體重建、社會工作人員協助患者家庭的取得救濟資源、心理醫師對於病人及其家人的心理輔導、營養師對於營養餵食上的建議與監督,牙科醫師的協助整治齟齒困擾。此外更需要政府衛生健保機構給予優先的醫療照顧,還有社會上一般大眾的了解與關懷。

以下謹就先天性水皰症兒的皮膚照顧,提供國外先進國家的方法供國內類此疾病家屬或照顧者參考,祈能避免因不當的照顧方式或閉門造車,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1、為病人換藥前,必要時可以給予止痛藥以減輕其疼痛,止痛藥中有些是相當安全的藥,只要不過量使用,家長可以放心長期讓病童服用,切莫因噎廢食。較大的病童可以學習以冥想放鬆練習,達到減輕換藥痛楚。

2、換藥以一天一次至兩次即可,盡量以有效率的換藥方式縮短換藥時間。換藥次數越多越久不一定就能提高傷口照顧的品質,反而增加其痛苦及對換藥的畏懼。

3、較大的病童可以藉由漩渦水流池,沖洗傷口15至20分鐘,以達到去除傷口病菌、痂皮之目的。較小病童則可以浸?稀釋鹽水。

4、傷口洗凈後,選擇具有紅腫、臭味、分泌物的破皮部位可以塗抹外用抗生素藥膏。不過,照顧者往往過度依賴外用抗生素藥膏而在所有部位塗上藥膏,如此可能造成抗藥性菌種的產生,使往後的照顧更加困擾。


5、乾淨的破皮部位可以吹風機冷風吹乾後,貼上合適的敷料,再以柔軟具彈性的網狀彈紗包紮。有一些特殊敷料目前國內難以取得,或是價錢昂貴,必須考慮家屬的經濟是否負擔得起。實際在照顧上,凡士林紗布(將乾淨的凡士林塗抹在紗布上,應注意選擇無香精不摻其他成分的凡士林)是一不錯、便宜且可自行製作的敷料,也可以減少外用抗生素藥膏的用量。

6、水泡可以生理食鹽水外拭後,以乾淨的針頭紮破(以長條型裂縫的引流口效果為佳),將水皰中的水徹底引流乾淨。避免將水皰整個掀起,以免失去皮膚的保護功能,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總體而言,此類病童的皮膚照顧主要須注意:預防傷害(如衣物鞋子摩擦、膠帶黏貼)、預防傷口感染、避免疤痕攣縮形成。
泡泡龍兒是屬於必須長期照護的罕見疾病患童,他們需要患者、家屬的聯誼組織,需要給予特殊教育的環境,需要社會大眾的了解關懷。最重要的是,我們期望政府衛生單位及社會工作單位能對這一類病患伸出援手,提供家庭協助護理照顧讓病童家屬可以定期休息、喘一口氣,並能透過醫師以專案申請方式,充足供應外用藥物、敷料,減輕其家庭負擔,讓病人及其家屬能生活得更自在、更有尊嚴。

資料來源:罕見疾病基金會EB照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