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並非傳染性疾病!病人往往一出生下來皮膚就異常地脆弱,稍微地摩擦隨即造成破皮或在數小時內產生腫大的水皰或血皰。其中最嚴重、需要長期照顧的一型--瘢痕型,不只皮膚會起水皰、血皰,嚴重者連口腔、舌頭、食道、腸胃等黏膜部位也可能起水皰,造成阻塞進食或斑痕狹窄現象,這種情形往往會持續一輩子。長期之後,可能貧血、營養不良、皮膚變形、肢體萎縮、關節攣縮甚至產生皮膚癌,面臨截肢的最終命運。不過泡泡龍兒除了皮膚缺損、肢體障礙外,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
目前此種病症並無根本治療方法,病人需要依賴每日的換藥包紮以維持其皮膚完整並且不受感染,不過在良好的照顧下病人可以有不錯的預後。傷口照顧方面,以避免產生新水皰及預防破皮處傷口細菌感染為最高原則。此類病人應避免使用膠布,在醫院中接受抽血、全身麻醉時尤其要特別注意細節。此外,天氣熱時水皰會惡化,所以也需要給予特殊教育環境。 
此類疾病的治療,由於牽涉多方面(如眼睛、咽喉、食道、皮膚、疤痕、營養)的問題,所以在照顧上也應該由多科醫師共同參予。除了皮膚科醫師,也需要耳鼻喉科醫師針對喉嚨水皰阻塞呼吸、食道時的緊急處理、眼科醫師治療角膜潰瘍、復健科協助復健避免肢體攣縮變形並製作輔具預防水皰發生、整形科醫師協助肢體重建、社會工作人員協助患者家庭的取得救濟資源、心理醫師對於病人及其家人的心理輔導、營養師對於營養餵食上的建議與監督,牙科醫師的協助整治齟齒困擾。此外更需要政府衛生健保機構給予優先的醫療照顧,還有社會上一般大眾的了解與關懷。
以下謹就先天性水皰症兒的皮膚照顧,提供國外先進國家的方法供國內類此疾病家屬或照顧者參考,祈能避免因不當的照顧方式或閉門造車,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1、為病人換藥前,必要時可以給予止痛藥以減輕其疼痛,止痛藥中有些是相當安全的藥,只要不過量使用,家長可以放心長期讓病童服用,切莫因噎廢食。較大的病童可以學習以冥想放鬆練習,達到減輕換藥痛楚。
2、換藥以一天一次至兩次即可,盡量以有效率的換藥方式縮短換藥時間。換藥次數越多越久不一定就能提高傷口照顧的品質,反而增加其痛苦及對換藥的畏懼。
3、較大的病童可以藉由漩渦水流池,沖洗傷口15至20分鐘,以達到去除傷口病菌、痂皮之目的。較小病童則可以浸?稀釋鹽水。
4、傷口洗凈後,選擇具有紅腫、臭味、分泌物的破皮部位可以塗抹外用抗生素藥膏。不過,照顧者往往過度依賴外用抗生素藥膏而在所有部位塗上藥膏,如此可能造成抗藥性菌種的產生,使往後的照顧更加困擾。
5、乾淨的破皮部位可以吹風機冷風吹乾後,貼上合適的敷料,再以柔軟具彈性的網狀彈紗包紮。有一些特殊敷料目前國內難以取得,或是價錢昂貴,必須考慮家屬的經濟是否負擔得起。實際在照顧上,凡士林紗布(將乾淨的凡士林塗抹在紗布上,應注意選擇無香精不摻其他成分的凡士林)是一不錯、便宜且可自行製作的敷料,也可以減少外用抗生素藥膏的用量。
6、水泡可以生理食鹽水外拭後,以乾淨的針頭紮破(以長條型裂縫的引流口效果為佳),將水皰中的水徹底引流乾淨。避免將水皰整個掀起,以免失去皮膚的保護功能,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總體而言,此類病童的皮膚照顧主要須注意:預防傷害(如衣物鞋子摩擦、膠帶黏貼)、預防傷口感染、避免疤痕攣縮形成。
泡泡龍兒是屬於必須長期照護的罕見疾病患童,他們需要患者、家屬的聯誼組織,需要給予特殊教育的環境,需要社會大眾的了解關懷。最重要的是,我們期望政府衛生單位及社會工作單位能對這一類病患伸出援手,提供家庭協助護理照顧讓病童家屬可以定期休息、喘一口氣,並能透過醫師以專案申請方式,充足供應外用藥物、敷料,減輕其家庭負擔,讓病人及其家屬能生活得更自在、更有尊嚴。
資料來源:罕見疾病基金會EB照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