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從我的眼光看世界【第231集】
  • 編 號:231
  • 播出日期:2011/10/30
內容介紹:

每個人因為對周遭生活的敏銳度不同,都有自己獨特的觀感和見解,因為未來是未知、才充滿了無限可能,培養屬於自己的步調和眼光能幫助我們發掘一切美好,不論大小事物都充滿了有趣之處。本週參與我們對話的是知名部落客蛙大與恰克-馬利-杜斯氏症的患者家幗,一同來談談他們生命發展過程中的變化與因應。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又往往有太多的事件出乎我們的預料,究竟一個人要如何追求真正的理想呢?面對困難的阻礙又要如何轉換切入問題的角度?又有哪些人事物能幫助我們突破?

 
蛙大是熱愛攝影、登山和單車的咖啡廳老闆,人氣部落格寫手的他、作品更集結成書出版,他拍出了許多舒緩人心的作品,提醒我們人生還有許多出色的美景--但在此之前他可是當了11年任勞任怨的白領上班族,甚至對相機也一竅不通。一次攀爬玉山的經驗改變了這位本名楊明晃的青年,在將作品放上網路後意外的熱烈迴響成為他強大的動力,於是他辭掉工作、專心玩樂,體會這片土地上的溫情和美麗,在最天然樸實之處用藝術家的眼光,發掘人生處處都有的驚喜。學生時代17歲的一次單車旅行,從台北一路騎車到墾丁,使蛙大從此對人生開竅、相信自己能面對更困難的挑戰;當兵時接受蛙人的訓練,也讓他習慣接受所有的的苦差事,並從中體會到生命的張力和彈性。只要有自信就能夠與眾不同,他說相機只是工具,用心拍攝出來的作品才是重點、只要慢下腳步,就能感覺到簡樸中的真情感動。

 
恰克-馬利-杜斯氏症的患者家幗在受疾病影響前,也是個愛運動、常跑戶外、愛設計的青年,國中發病後他的行動逐漸受到限制,從不能走必須坐輪椅到雙手無力,觸覺與動作都變得遲緩,難以察覺冷熱的變化。因為健康狀態續惡化,家幗轉系學習設計,原本是退讓妥協的選擇,但設計系的同學們啟發他另類思考的動能。設計與藝術講求的是「獨一無二」、在乎的是自己與品是否與眾不同,他們說罕見疾病某種層面來說也是特別的,讓家幗在設計精神中找到另一種思考方式。大學擔任志工的他駕駛改裝過的車子四處旅行,自己外出冒險,他形容最寶貴的旅行經驗就是不刻意計畫,隨心所欲的去探索。因為乘坐輪椅,一出車門對他來說連一粒小石子都是障礙,他也就特別注意每個場所的無障礙設施,家幗把方便的去處拍照分享在網路上,甚至把自己體驗無障礙廁所的照片也曝光,一方面是為了鼓勵病友走出門,一方面更為了呼籲業主與大眾關心無障礙空間的議題。

 
他們不約而同的就是要鼓勵大家:不要只待在舒適圈內,盡力勇敢的去嘗試生命不一樣的地方,人生可能因為小小的改變而從此不同。生命中發生的所有事都是未來的關鍵,機會來時不妨乘風破浪的向前。凡事用心靈看就能體會出不同的美感,隨時去回憶和想像最輕鬆的片刻細節。想再多聽聽兩人旅行時的趣事,和蛙大成長時期的私房秘辛嗎?透過鏡頭看到的世界又是多麼奇妙?請收聽角落欣世界本集的「從我的眼光看世界」!
來賓介紹
蛙大:當白領上班族11年,搖身一變成為知名部落客,作品中的攝影和文字透露出對台灣土地的濃濃深情,開啟讀者對旅遊和慢活的想像和興趣,環島紀錄集結出版成書,引發讀者熱烈迴響。同時在網路上教授攝影技巧和舉辦攝影大賽,自述用黑白的眼睛紀錄彩色的世界。
家幗:恰克-馬利-杜斯氏症的患者,今年30歲的他秉持設計人的精神,四處旅行玩樂,雖然疾病使他行動受限,他卻深信人只要以「願意開心」的心情出發,就有機會改善前進,只要多做一點點,離夢想也更近一點點。同時也向政府和社會大力呼籲,希望能改善台灣的無障礙環境。

疾病介紹
進行性神經性腓骨萎縮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簡稱CMT)是遺傳性周邊神經病變疾病之 總稱,因致病基因目前已被確認的就有30多種,根據基因及症狀嚴重程度不同,分為多種類型,大致分為一、脫髓鞘型(Demyelinating)-CMT type 1、CMT type X及CMT type 4;二、軸索型(Axonal)-CMT type 2以及三、顯性中間型(Dominant-intermediate)。除CMT type X屬性染色體遺傳外,其他每一型又細分為多種亞型,分為體染色體顯性及隱性遺傳。

正常的周邊神經內,由運動神經元來接受大腦訊息並指揮末端肢體的運動,由感覺神經元來接受外界溫度及觸覺而傳送至大腦,由於患者的周邊神經功能缺損,使得肌肉運動功能及感覺中樞功能皆受到影響。一般而言,根據周邊神經受損的部位,分為兩類:一、脫髓鞘病變,即為神經細胞外層發生病變而導致。CMT type 1為此類型,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為CMT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二、軸突退化,即神經細胞本身發生病變所致。

此疾病通常無性命危險,也幾乎不會傷害腦部功能。高足弓(high arched foot)通常為第一表徵,也有患者為扁平足,腳部呈現拱形及易彎曲的腳趾頭。由於末端神經逐漸退化,緩慢地喪失正常手腳功能,末端肌肉因而無力,肌腱反射漸漸消失,遠端肌肉消瘦且薄,影響患者行走能力,跌倒或扭傷是常見之事。患者手部功能因肌肉無力而無法做某些動作,如寫字、扣扣子、拉拉鍊等,需進行職能治療來改善。

有些患者會喪失感覺中樞功能,例如觸覺,患者無法感受溫度變化,或是受傷了不自知。由於肌肉萎縮、活動下降及循環變差,會有手腳冰冷現象或是腳部水腫情況。呼吸肌無力的情況較少見,一旦發生會有生命危險,需要呼吸治療師協助評估是否需要呼吸器。

針對過去病史、家族史詳細地問診是很重要的,除了身體檢查外,臨床診斷可利用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檢驗(EMG/NCV test),也可做腓腸神經切片(Sural Nerve Biopsy),確定診斷需要基因分析。

目前並無根治的治療方式,僅能症狀治療。維持運動是很重要的,物理治療應針對患者需求設計適合的動作,訓練尚未萎縮的肌肉。足部變形可穿矯正鞋,協助患者行走,並配合適當的復健,有計畫的中等程度運動可以幫助肌肉成長及關節活動。飲食方面須注意體重控制,避免體重過重而影響行動,並增加關節與肌肉的負擔。

有一些藥物對周邊神經有副作用,例如: Vincristine、Cordarone、Antabuse、Vitamin B6、Taxols等,CMT的患者應特別注意,如需服用,應與醫師評估討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