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愛的代價【第158集】
  • 編 號:158
  • 播出日期:2010/06/06
內容介紹:

目前在台灣,政府公告的罕見疾病182種,全台共有近6,000個罕見疾病家庭,而70%以上的罕見疾病尚無積極治療方法。罕見疾病藥物由於治療藥物與特殊營養品研發製造需要大量經費,但是使用人數過少,研發經費龐大,廠商在利潤的考慮下,往往不願投入開發、製造或引進。幸運獲得有效藥物治療的罕見疾病患者,可謂少之又少。


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的陳垣崇院士,投入畢生心血研究罕見疾病,他找到先天性低血壓的治療方法、龐貝氏症的解藥以及和台灣的研究團隊找出對抗癲癇藥物引起致命藥物不良反應的基因,這些成果,一次又一次為人類醫學的進步,寫下重要輝煌的一頁。更是台灣之光,國人的驕傲。當年25歲從台大畢業,剛好是人類第一個基因序列剛被定序,因此他決心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遺傳學」,繼續鑽研基因領域;但當時班上有一半的人出國,都是當駐院醫師,唯有他選擇比別人更漫長孤獨的研究之路。研究的路,既孤獨又漫長,永遠不知道投入的精神、心力是否從此石沉大海,也永遠不知道究竟哪一天會成功,只能不斷地努力和等待。


而今年全球上映一部改編自台灣的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院士和他的醫學團隊研發罕見疾病龐貝氏症解藥的電影--「愛的代價」,於5月21日起在台灣由得利影視代理上市發行。這部電影不僅描述罕見疾病家庭在面對罕見疾病的各種困境時不放棄的勇氣與決心,更帶領觀眾瞭解罕見疾病藥物研發的不易與艱辛。就像電影的結局一樣,現在全球每年上千名的龐貝氏症新生兒,都能獲得更多專業醫療的協助來延續他們的生命。在台灣2005年7月Myozyme正式獲全民健保給付,2009年有34位龐貝氏症的患者因接受Myozyme治療而重獲新生,不僅如此,目前已經能透過新生兒篩檢機制,篩檢出龐貝氏症的嬰幼兒,而罕見疾病基金會更於2009年起針對低收入戶及原住民的新生兒,提供每位新生兒150元的篩檢費用補助,協助新生兒家庭掌握黃金期給予治療,迄今累計補助已達四十餘萬元。


這一集的角落欣世界,我們很榮幸陳垣崇院士能夠跟大家談談他的艱辛研究過程外,更邀請到在背後不斷支持他的夫人---陳德善女士,別人當醫師娘是享用榮華富貴,而她卻是還要靠著工作貼補家用,甚至打理家中一切事務,本週將有一切你所不知道陳院士的另外一面。此外,更有龐貝氏症的小婷,代表病友感謝龐貝氏症藥物能夠研發上市,因為陳院士的投入研究,讓她能夠擁有未來的人生。

來賓介紹

陳垣崇
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遺傳學博士

經歷:曾任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兼遺傳系主任

介紹:多年從事基因體醫學研究,主持研究團隊研發出藥物Myozyme,2006年獲得美國、歐盟核准上市,成為醫學史上第一款治療龐貝氏症的藥物。

陳德善
與丈夫陳垣崇同樣是台大的學長學妹關係,自大學交往、結婚後至今。別的朋友當醫生娘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不過她卻選擇嫁給一個從事研究的醫生。丈夫在美研究、學習,近十年時間收入微薄,只能靠她在紐約的成衣批發公司上班貼補家用,始終無怨無悔地在背後支持他,也成就一個偉大的龐貝之父--陳垣崇院士。
小婷
成人型龐貝氏症病患 20歲時因為全身無力、無法呼吸以及無法平躺,經過一些檢查,才確定是罹患龐貝氏症。因為藥物的發明,讓她開始對人生充滿希望。鼓勵病友要勇敢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善良的醫生發明藥物解救大家。

疾病介紹

肝醣儲積症第二型(又稱為龐貝氏症)是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是由於缺乏a-glucosidase(一種溶小體酵素, 簡稱GAA)而引起之疾病。此類疾病可分為三型:嬰兒型、年輕型及成人型。 嬰兒型通常在6個月大時就發病且迅速惡化致死,這型病患的的心臟、骨骼及呼吸肌均受到很嚴重的損害,而心肺衰竭往往是最大的致死原因。成人型則是慢慢惡化,且其心臟沒有受損,但通常在20-60歲時會出現四肢肌肉無力之現象,也和嬰兒型的病患一樣最終會因呼吸衰竭而離開人世。年輕型則指會在嬰兒期和6歲前發病,其受損傷之部位也有肌肉無力,但大多沒有明顯的心臟疾病。大致說來,若越晚發病越不會有心臟疾病。


發生率--美國:約四萬分之一,這頻率的計算是基於各式人種正常人中的基因率而來的。全球: 台灣及中國大陸則為五萬分之一,荷蘭則約為四萬分之一,百分之六十三的人至少帶有三個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之一。


嬰兒型:通常於一歲以前即死亡,由於肌無力現象持續嚴重,導致餵食困難及呼吸衰竭,心室之擴大進而導致心室衰竭,其死因通常是心肺衰竭。

年輕型:其病情進展雖是較緩慢但最終仍是會死亡,通常在二十到三十歲間死亡,所有此類型的病人都會有呼吸系統受損傷且其死因大部份為呼吸衰竭。

成人型:此型病人在被診斷出後仍會存活好幾十年,肌肉無力可能會影響到正常之生活作息,及造成呼吸功能不足而致睡眠時之呼吸暫時停止。通常呼吸衰竭也是其主要死因。


目前除支持性療法外,亦可採用酵素取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ERT),將患者所缺乏的GAA酵素定時注射至血液中,使儲積於細胞內的肝醣能正常代謝分解,以改善患者心臟肥大,肌無力及呼吸衰竭等症狀。台灣已於2005年列為公告罕見疾病用藥並獲得健保給付,而歐盟醫藥品管理局(EMEA)以及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也於2006年核准此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