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經典講堂-揮灑烈愛【第138集】
  • 編 號:138
  • 播出日期:2010/01/10
內容介紹:
角落欣世界自2006年開播以來,已經邁入第五年。從去年起,我們推出全新的節目型態—「經典講堂」,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帶領聽眾朋友領略各領域中關於殘缺的美麗。本週,我們就邀請到知名作家,同時也是東文大學中文系教授的張曼娟老師,帶領我們一同進入文學藝術的殿堂。

曼娟老師近年來除了既有的文學創作發表外,也積極投入文學教育的工作,今天,他特別為我們選了一本書—揮灑烈愛。書中描述知名的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的愛情與藝術故事。芙烈達六歲就罹患小兒麻痺,十八歲遭逢嚴重的車禍,一根金屬扶手刺穿骨盆而出,造成他一生的傷殘及無法生育。身受重傷的她在痛苦的治療和復健過程中,以繪畫找到了她的人生方向,更因而認識了她的丈夫—知名大畫家狄耶哥里維拉,兩人因繪畫相知相遇,經歷了愛情、背叛、復合,及死亡。芙烈達以狂野的情感、深沈的憂鬱、強悍的意志、斑爛的色彩、揮灑出他對生命和藝術的烈愛。在芙烈達的畫作裡,真實傳達出她對生命的想法與渴望,有時寫實的讓人不忍住睹亦備感震撼。本周曼娟老師將帶領我們從文學中看見芙烈達傳奇的一生,並體會病痛、情感所帶來對於生命的衝擊與意義。此外,曼娟老師也將跟我們分享她眼中對於文學的定義,而我們又可以如何跟文學對談,在曼娟老師簡單又精闢的闡述裡,你我都將將收穫豐富。
本集節目除了曼娟老師外,我們同時也邀請到紫質症的病友顧潔如一同來參與,她對於芙烈達的生命是否有相同的共鳴?或是另有其他體悟,我們也一起來分享。
文字之美,需要你我慢慢咀嚼、品味。透過文字,我們看見真實的生命,深刻的感受,同時還有對真理價值的體會。
來賓介紹
張曼娟,台灣知名作家,另身兼教學、節目主持、作詞等工作,並且是東吳大學中文系的博士,同時也是教授,還曾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曼娟老師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而他的第一本創作—海水正藍,一推出即獲得廣大的迴響,也讓曼娟老師從此於華人文壇佔有一息之地。而這本小說在1990年被《中國時報》評為台灣40年來影響最大的10本書之一,200年又被讀者在由誠品書店、公視與聯合報主辦之「最愛小說100大選」活動中票選為最佳小說。此外,曼娟老師連續10年成為台灣金石堂書店十大暢銷女作家第一名,而更因為其小說創作的發想,引爆台鐵火車票永保安康的風潮。近年來,曼娟老師開始投入新生代作家培育及經典文學普及化、文學教育等工作,陸續成立紫石作坊、小學堂等機構,除栽培新作家外,小學堂並針對還沒有進入國中的小學生,在升學的漩渦襲捲而至之前,用一種遊戲的方式,帶領他們讀經、讀詩和寫作。此外,曼娟老師還將一系列的古典文學作品,搭配文字創作,集結成《愛情,詩流域》、《時光詞場》、《人間好時節》等書,讓民眾透過淺白的文字,領略古典文學之美。其餘文學教育工作上的著墨,可說不遺餘力。而他的創作也讓她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中華民國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第一名及「中華文學散文獎」第一名及中興文藝獎章。介於大眾與嚴肅文學的「中間文學」,張曼娟絕對是領航的代表。
顧潔如為罕見疾病紫質症的患者,從三十六歲發病至今,已經十多個年頭。十多年來,進出醫院的次數已經無法計算,然而他卻已能以幽默的心情,輕鬆以對,告訴自己,到醫院就是保養跟度假。現在於美商銀行上班的她,仍是小孤獨處,而背後的原因之ㄧ跟許多病友一樣,害怕變成別人的負擔,所以愛情就不再是生活的選項。目前擔任紫質症病友聯誼會會長的她,總是積極聯繫著大家的感情,在日前的病友聚會中,更是親自手工編織了許多精小可愛的娃娃車置物盒,一一送給與會的病友,相信潔如的用心跟溫暖,病友們一定感恩在心頭。

疾病介紹

紫質症(porphyria)是種相當罕見的疾病,它不是單一病類,而是由一群相類似的疾病所組成,有先天遺傳來的也有後天造成的,疾病發生率根據臨床統計約為30萬分之一。造成疾病的主因是血基質(heme) 的前驅物-紫質(porphyrin)及其衍生物代謝異常,使患者體內的紫質或其前驅物過量累積。至今,已知紫質症至少有七種類型,分別是合成血基質途徑中的不同酵素缺陷所造成,每種類型的患者臨床症狀不盡相同,但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皮膚病變: 皮膚非常敏感,輕微碰撞即產生傷口且不易癒合,有些對陽光非常敏感,皮膚經照光後會產生水泡、結痂和色素沉著,二、是神經內臟症狀: 患者會有腹痛、嘔吐或焦躁、沮喪、迷惘與精神錯亂等精神症狀。不同類型紫質症患者有不同的臨床症狀,有些只有皮膚病變或神經內臟症狀,或兩者皆有,甚至有些患者根本沒有症狀。茲將五種較常見的紫質症介紹如下。

紫質症的種類有哪些:

1.急性間歇性紫質症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AIP)
  是所有紫質症中症狀最嚴重的,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的血球細胞或肝臟細胞內的酵素活性低於一般人的50%,一般而言,這樣的酵素活性就足以維持正常身體功能,並不會有特別的臨床表癥,但是一旦有其他的刺激或干擾因子影響此酵素系統時,就會造成急性發作。
  造成急性發作的促發因子包括:外在刺激,如:飢餓、不正常的飲食、酒、藥物與環境刺激;內在刺激,如:壓力、併發病症與正常的生理週期。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痙攣、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等,尿滯留、尿失禁、排尿疼痛也偶爾可見。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包括肌無力,常由下肢近端開始,也可能侵犯手臂及下肢遠端。知覺的改變,除了幻想、妄想、困惑混亂與急性精神症狀外,偶爾也會發生癲癇。自主神經失調可能引起心搏過速、高血壓、發燒等,腦內分泌異常及低血鈉或低血鎂等,其病程變異性相當大,可持續數日至數月不等。
  急性間歇性紫質症的診斷主要是根據臨床症狀與尿液檢驗,患者的尿液可偵測出高量的ALA 與PBG。患者尿液中高濃度且無色的PBG,在光照下會漸漸凝聚轉變成紅棕色的紫質複合物,因此需注意到要發病前尿液的顏色會轉變成紅棕色,或病情好轉時顏色也會逐漸轉變正常琥珀色。
  多數的急性發作可以藥物來緩解,嚴重時仍需經由醫院作緊急處理,必須快速地找出並移除急性發作的促發因子。在治療上,一開始有症狀時,應立即點滴注射或口服高濃度的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減輕患者疼痛可藉由止痛劑像嗎啡等的使用,焦躁的症狀可由心跳過速或高血壓的治療藥物舒解,癲癇可利用鎂離子或gabapentin治療,而靜脈注射血基質用以減少毒性物質ALA的累積,有效地阻止急性發作。如果急性發作是因為生理周期,可服用長效黃體激素(LHRH)類似物,如leuprolide來抑制排卵,降低週期性之月經期發作,這樣的治療需要一群專業人員,如:婦科醫生及其他相關醫生共同參予與評估。

2.遺傳性糞紫質症Hereditary Coproporphyria (HCP)
  這是紫質症中較不常見的一類,因為身體內的糞紫質原氧化?(Coproporphyrinogen oxidase,CPO)的酵素活性減少,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高,屬於肝臟型紫質症,高量的糞紫質會累積於肝臟中。這種紫質症與急性間歇性紫質症(AIP)的臨床症狀相似,所不同的是這類患者皮膚會對光線敏感,此外,患者容易疲勞、肌肉無力等,有些則會伴隨有黃疸。目前的治療與急性間歇性紫質症相同,皆可得到不錯的療效。目前此一類型已列入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當中。

3.異位型紫質症Variegate Porphyria (VP)
  異位型紫質症患者屬於體染色顯性遺傳,患者多在青年期甚至壯年期突然發病,青春期之前發病的很少。
  這類患者的神經內臟症狀與急性間歇性紫質症相似,此外患者皮膚也會對光敏感,與其他類紫質症的光敏感性相似,在強光照射之後皮膚會有易脆龜裂、腐蝕、起水泡等的急性發作,而長期慢性暴露則會產生色素沉著、皮膚增厚等。異位型紫質症的急性發作的促發因子與急性間歇性紫質症相似,雖然有些專家認為這類患者的急性發作與月經週期沒有相關,目前並沒有很多的證據顯示異位型紫質症會有長期的精神疾病。當患者急性發作時,患者的尿液顏色可能轉紅,且尿液中ALA或PBG排泄量增加,伴隨高量的糞紫質。患者發病的嚴重性與這些紫質累積濃度的程度相關,當症狀緩解時,這些代謝產物也會跟著恢復正常。
  目前的神經內臟症狀治療與急性間歇性紫質症相同,而平常皮膚治療的方法對於紫質症光敏感性皮膚炎效果並不好,病人盡量避免光照,並使用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氧化鈦(Titanium oxide)的防曬乳液。如果患者是帶雙缺陷基因-即同型核子,在很早期就會發病,且症狀很嚴重,而帶原者(異形核子)一般來說其健康狀況基本上是良好的。

4.緩發性皮膚病變紫質症Porphyria Cutanea Tarda (PCT)
  緩發性皮膚病變紫質症是所有紫質症中最常見的,這種紫質症只會出現皮膚的症狀,某些異位型紫質症患者的尿液PBG也不會升高,常與緩發性皮膚病變紫質症的診斷搞混。糞便與血液的uroporphyrins檢驗可區別這兩種紫質症。
  此類病人主要症狀為對光敏感,皮膚會儲存太陽輻射能,並透過光力學能量傳遞的過程將能量放出,造成皮膚組織與細胞的傷害與病變。容易曝曬到陽光的區域,如臉部、手臂、手背、手腕等,照到陽光之後皮膚會易脆龜裂、腐蝕、起水泡等。
  大約20%的病人,是由遺傳而來的,模式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雖然有病例在孩童時期發病,但大部分患者在成人後才顯現病徵。約80%的患者並無家族史,屬於偶發或毒性誘發的後天型,這些患者可能只有肝臟中的酵素有缺陷,目前對於此症的幾個促發因子已經界定出來,過度飲酒是目前所知道最重要的因子,這可能與慢性肝臟病變有關,雌性素的治療及病毒感染特別是HIV、C型肝炎病毒也可能會引發這類疾病,而B型肝炎病毒或某些殺真菌劑與除草劑中含的碳氫鹵化物也可能是因子,此外長時間接受腎臟的血液透析也可能引發,而過度鐵質的攝取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的疾病的發生。目前緩發性皮膚病變紫質症的治療相當理想,而含有β-胡蘿蔔素的防曬乳液可減低對皮膚的傷害。

5.血球合成性原紫質症Erythropoietic Protoporphyria (EPP)
  血球合成性原紫質症是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在未成熟的紅血球-骨髓網狀細胞以及紅血球中,累積過量的代謝產物原紫質(protoporphyrins),由於原紫質溶水性極差,因此在尿液中不易偵測到,但在糞便中即可測到大量的累積。一般而言,這類患者的尿液中PBG與紫質(porphyrin)是正常的。
  男性患病率較高,且通常在孩童時期就發病。皮膚照到陽光之後,會發熱、搔癢、腫脹、發紅,在慢性陽光曝曬下,皮膚會起水泡然後潰爛與色素沉著。偶爾會有肝臟病變,因原紫質(protoporphyrins)累積偶爾會造成膽結石,需手術治療。女性患者的光敏性似乎在懷孕的時候會隨著紅血球中的原紫質而降低。
  維生素A的衍生物,如:β-胡蘿蔔素及其他的防曬乳液可提高對陽光的耐受性,此外使用結合膽鹽的物質,例如:cholestyramine與活性碳都可幫助身體移除原紫質。

紫質症患者的皮膚保養
  異位型紫質症、遺傳性糞紫質症、先天性紅血球合成性紫質症、血球合成性原紫質症以及緩發性皮膚病變紫質症患者皮膚很敏感,即使是稍微的碰撞都可能造成皮膚的損害,而且需長時間才能癒合。陽光使紫質症患者的皮膚變得容易破碎,尤其是陽光容易照到的部位,如:頭、面部、手臂、腿和脖子等,容易起水泡、皮膚變薄、破裂後結疤變黑。此外需特別注意的是,血球合成性原紫質症和先天性紅血球合成性紫質症這兩類型紫質症,其皮膚敏感性的表現異於其他三個類型,這兩類的患者年紀很輕甚至於嬰兒期時就會顯現,且照到陽光後很快就會產生的皮膚症狀。下列兩點注意事項可提供作為紫質症患者皮膚保養準則:

1.避免陽光照射:
  盡量不要在陽光高照時待在戶外,如果有出門的必要,可選擇清晨或傍晚的時刻。如果皮膚已經出現傷口或水泡,陽光的照射應要絕對避免。出門時需保護陽光會照到的部位,你可以穿上長袖長褲,帶上帽子或套上長袖的袖套,且盡量選擇棉質的布料。除非是含鋅或鈦氧化物的防曬乳液,不然一般的乳液或藥品對於防曬並不能更有效保護皮膚,可以詢問藥師獲得效果較好的防曬藥品。

2.避免皮膚產生傷口:
  在清洗衣服或碗盤時,請記得擦上隔離的乳液及帶上橡膠手套保護你的雙手,盡量不要碰傷皮膚,若不小心皮膚有傷口,要避免抓破及使用強烈的抗菌藥物,用清水或中性的肥皂清洗即可。如果處理得當可以避免留下永久的疤痕。

以上資料轉錄自本會會訊第十期�遺傳諮詢員鍾尹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