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獨具慧眼,創作無限【第135集】
  • 編 號:135
  • 播出日期:2009/12/13
內容介紹:
      當網路部落格塗鴉天后,遇到獨具慧眼創作的罕病畫家,會激發出什樣的火花?不同的生命歷程,對於藝術創作又有那些不一樣的焠鍊跟成就?本週節目裡我們邀請到許多朋友喜歡的插畫家彎彎,跟罹患視網膜母細胞惡性腫瘤的罕病畫家芯瑤,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創作之路。 

      一路都在美工方面學習的彎彎,從復興美工畢業後沒有選擇深造,而是決定投入職場,希望將自己的一身武功貢獻於社會。工作之餘,彎彎也喜歡以塗鴉方式記錄生活,而輕鬆幽默的風格,逗趣的對話,平易近人的感動,從網路上開始颳起彎彎炫風。曾經也有人批評彎彎的作品,認為那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彎彎沒有因此被擊倒,還是很開心的沉浸於塗鴉的世界裡,而且把生活發生的大小事跟大家分享,傳遞更多的歡樂給大家。到底彎彎如何透過圖畫來跟大家對話?她又如何面對他人的攻訐跟批判甚至眼紅的眼光?節目裡彎彎將分享她獨特的生命哲學。
 

      因為罹患罕見疾病視網膜母細胞惡性腫瘤最後不得不開刀摘除左眼的芯瑤,在疾病的苦痛中,藉由繪畫來抒發心境。曾經也不能接受自己失去左眼的事實,最後卻在繪畫中重生,發現自己的價值,面對自己的疾病侃侃而談,不再畏懼。現在是工藝研究所研究生的她,藝術在她身上發揮了什麼樣的魔力,又即將帶領她進入怎樣的世界?而她又如何看待
上天帶給她的天賦並加以發揮?芯瑤將於節目中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一支畫筆,述說著無盡的生命故事。一張畫紙,傳達了無限的愛與美好。透過藝術,看見百樣生活,也實踐萬種人生。
 
來賓介紹
台灣部落格天后彎彎,本名胡家瑋,是台灣熱門的網路漫畫家。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後即投身職場,從事美工相關工作。2004年,她開始在無名小站開設部落格,並分享自己以自己日常生活為藍本的塗鴉,獲得廣大的迴響。而以辦公室文化創作的MSN大頭貼,更是造成炫風。後來,出版社將她一系列的創作集結成書,且發展出諸多相關商品,且曾入圍2005年華文生活類部落格大獎與金石堂書店年度風雲人物。2006年,她榮獲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幽默趣味類獎項。2007年,《講義》雜誌頒發年度最佳作家獎,彎彎亦獲得「插畫家獎」。且同年七月,她的個人網誌突破一億人次。而她也是第一位因為高知名度而拍廣告的部落客。然而,成名的滋味並沒有讓她改變自己的初衷,她仍舊熱愛塗鴉,熱愛分享,親切的平民作風讓大家不愛她都難。
熱愛藝術的芯瑤在出生9個月大時,發現罹患視網膜母細胞惡性腫瘤,歷經8次大小手術、腰椎穿刺16次、25次鈷六十放射線治療、36次化學治療,最後開刀摘除左眼,住院治療長達五年,幾乎以醫院為家,身心備受煎熬之際,也發掘了繪畫的天份跟對於藝術創作的熱愛。從小,芯瑤就在愛在畫紙上塗鴉,但是在她國中三年級前畫的自畫像,都是兩眼健全的,直到國三時畫了一張「重生」,把自己戴眼罩的樣子入畫,上面寫著「生日快樂」,這時芯瑤才接受自己失去一隻眼的事實。然而,她沒有因為身體的限制而禁錮自己,疾病帶來的挑戰,讓她比同年齡的孩子早熟,卻更堅強她追求夢想的決心跟毅力,而家人、朋友、老師的相伴,更是她不斷鼓勵自己前進的力量。現在的她,是國立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研究所的學生,除了原有的繪畫之外,她正積極的學習陶藝及琉璃的結合,希望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相信這般熱愛生命,熱愛藝術的她,一定能讓大家一次又一次的驚艷。

疾病介紹

視網膜母細胞瘤 Retinoblastoma

病因學:
一種罕見的眼部腫瘤,胚胎期視網膜細胞產生病變而成。這些細胞本來會長成眼睛裡的感光器,也就是桿細胞與錐細胞,這些細胞感應光線之後,會傳送電流信息,經由視神經到腦部。遺傳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患者染色體上Rb基因原就有缺陷,此基因負責產生一種腫瘤抑制蛋白,視網膜細胞的生長若失去調節功能會長出腫瘤。
細胞會藉由Rb基因的開(on)關(off)來控制細胞分裂的能力,因此Rb基因一旦出現問題,不細胞生長的複製行為失去控制,就連細胞死亡也沒有辦法正常進行。 偵測Rb基因對分辨遺傳與非遺傳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以及產前診斷有很大幫忙。

發生率:

3-4/1,000,000,多數在出生時未被發現,大約80%在三歲或四歲左右才被診斷出來。

分類:
 
1.偶發性患病的兒童並無罹患此病的近親,60%的患者與遺傳無關,腫瘤乃因視網膜母細胞突變而形成。 
2.家族有關根據資料,患病兒童的家族中不只一人得病,而且常好幾代都出現患者。大約40%的病人是由遺傳而來,這是一種體細胞的顯性遺傳,此症患者的雙親以前可以是視網 膜母細胞的患者,或是有此腫瘤基因的帶原者。有遺傳體質的個案較常見兩側性之腫瘤,且其發現年齡也較單側性早些,約為1-2歲左右。

遺傳模式:

遺傳而來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以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方式,傳給下一代其遺傳基因已被證實存在於第13對染色體。
一個單側性、無家族史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患者,其下一代罹病的機會只有5%。
一個雙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患者,他的健康的手足或子女的下一代,仍有2-6%的機會罹病。

臨床上表徵:

最早的症狀是瞳孔處出現白點,看來像貓眼一樣,其次常見的是突然出現斜視,偶而可以看到眼球發炎、紅腫;至於視力的 喪失,若只有單側,一般是難以察覺到;有的若合併青光眼則會引起眼睛疼痛,若擴散到眼球外面,眼睛會漸突出紅腫、出血, 若轉移開來到骨頭內、腦部或其他部位,則會引起厭食、體重減輕、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時後才治療已相當遲了,所以早期發現非常重要。

診斷

1.眼底鏡檢查:通常即可診斷出本病
2.眼球超音波檢查:若因視網膜剝離或出血,眼底鏡檢查有困難時,超音波可顯示眼球後方有無腫瘤。
3.眼窩電腦斷層攝影(CT Scan)
4.核磁共振(MRI):若腫瘤已擴散出眼球外,對於視神經、腦部、蜘蛛膜下腔及軟部組織有否被侵犯的診斷,最為有用。 

治療

必須依患者個人的狀況而定,治療計劃需視其為單側或雙側腫瘤,視力殘存程度,腫瘤是否還侷限在眼球內,有沒有擴散到視神經、腦部或血行轉移而定。
外科手術:
1.眼球摘除術,是最不得已的方法,一般在保守療法失敗,腫瘤引起青光眼或已無殘存視力時才被施行眼球摘除術。眼球摘除後,6個星期即可施行裝義眼手術。
2.冷凍治療:只適用於較前方的小腫瘤(小於3mm),或在放射線治療後復發的腫瘤。
3.雷射治療:可用於後方的小腫瘤(小於3mm),但較大腫瘤則無效。
放射線治療:
其目的在於局部腫瘤的控制並保留視力,因此只要有希望保留視力,且腫瘤仍侷限在眼球內,原則上應用放射線治療而不做眼球摘除術。
化學治療:
效果較不佳且短暫,只在轉移的患者才採取這種姑息性治療。 

預後

腫瘤若只侷限於眼球內,一般預後良好,至少90%以上可長期存活。
一般而言,有視神經侵犯或脈絡膜侵犯的患者,其預後較差。若兩眼均長腫瘤者,易產生次發性腫瘤,長期存活率則較差,因此長期追蹤非常重要。
由於視網膜母細胞瘤有可能轉移到骨骼等組織,因此需不定期做頭部電腦斷層掃描與骨骼掃描,來確定沒有再轉移。一般而言3年後再復發的病例,非常罕見。
遺傳型的網膜母細胞瘤與雙眼均受侵犯的患者很容易得到次發性癌症,其中以骨肉瘤(骨癌)最多,次常見的則為肺癌與乳癌。
現今已可將網膜母細胞瘤的相關基因Rb基因鑑定出來,對這些Rb基因缺乏或失去功能的病人,更應終生密切追蹤,以期早日發現次發性癌症。至於非遺傳型病人以後產生第二種癌症的危險性和一般人大致相同。
高危險群的病人家族成員,應該做遺傳諮詢。如果能經由產前檢查之基因鑑定,事先知道胎兒是否罹病,對病患家屬將是莫大的福音。由於近年來醫學的進步,使得罹患癌症的小朋友有機會可以存活到生育年齡,因此家族性病例偶有發現,不能掉以輕心;否則一旦再生出一個罹病小孩,對整個家族將造成相當大的打擊。

以上資料轉錄自
「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