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我的超級老爸【第117集】
  • 編 號:117
  • 播出日期:2009/08/09
內容介紹:

       印象中的父親該是什麼模樣?每天在大太陽下辛勤工作?或是提著公事包早出晚歸?罕病家庭的父親又是什麼面貌?他們的身上又擔負起怎樣不同的重責大任?三位罕病家庭的爸爸們,他們或是家屬,或是病友,將在本集節目中分享他們的為父心情。 

       家中三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礙,妻子受不了打擊還曾一度罹患憂鬱症,身陷於生命低潮中的歐陽爸爸如何面對這艱困的挑戰,怎樣對抗老天給他這沉重的課題?看見妻子對家庭的付出,他又有什麼樣的感動?如何陪伴妻子、孩子走過漫漫人生歲月,至今破繭而出可以侃侃而談心路歷程?軍人出身的歐陽爸爸將分享他不凡的人生道路。 

       兩個孩子都是肌肉萎縮症的病友,尤其老二當初產檢一切正常,出生後竟然比哥哥還早發病跟惡化,面對這個天大的玩笑,林爸爸如何面對?擔負起一家大小的經濟重擔,還要適時地分擔妻子照護的壓力,林爸爸心中的想法如何?是否曾經抱怨自己不解的命運?是什麼力量幫助他變成可以微笑面對每一天?林爸爸將於節目中分享他的力量來源。 

       跟上面兩位爸爸不同的是,信百本身是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發病後的他已經不良於行,甚至因此失業在家,須重新出發。看著家中年幼的孩子,他的心情有多複雜?同時身為病友跟父親,對於孩子是否有所虧欠或遺憾?罕病爸爸的難為,信百將真誠面對。 

       對於爸爸這個名詞,我們總有好多想像跟註解,對罕病的家庭來說,有的孩子一輩子都無法喊出一聲爸爸,有的孩子對於爸爸的印象極為陌生。「罕病老爸」四個字,有人為它感到退縮逃避,有人為它感到光榮驕傲,曾經它是如此沉重,而今在老爸們彼此互相加油打氣,甚至成立不落跑老爸俱樂部後,「罕病老爸」聽來是如此甜美溫馨。這個星期天就是父親節了,僅在此為全天下的父親獻上最高的敬意,也為罕病老爸們加油打氣。

來賓介紹

歐陽爸爸除了是罕見疾病血小板無力症病友歐陽岑亮的父親外,家中還有兩個有身心缺憾的孩子。面對家中三個孩子各有不同的身心問題,妻子還曾一度罹患憂鬱症,而身為一家支柱的歐陽爸爸,只能堅強的扛起一切責任,帶著家人積極面對每一天。之前擔任軍職的他,因為工作性質特殊,無法給予妻子太多照護上的協助,僅能給予適時的鼓勵支持,且維持家中經濟不於匱乏。而因為家中情況特殊,歐陽爸爸也放棄了一些人人羨慕的機會,陪伴在妻女身邊維持家中的穩定。小女兒岑亮雖然罹患罕病,卻十分聰慧,在父母的用心栽培下,她於音樂、繪畫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也因為她的原因,除了岑亮跟媽媽加入罕見天籟合唱團外,爸爸也成為罕爸康樂隊的基本班底,一家人在音樂的帶領下,走出生命的幽谷,邁向希望的大道。

 

嶸坤爸爸總是帶著靦腆的笑容親切地跟每個人問候,雖然家中有兩個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孩子,但是他卻總是笑瞇瞇的,看不出來一絲埋怨或惆悵,因為他告訴自己,遇到了,就是面對。雖然知道孩子的生命有限,但是林爸爸跟妻子總是學習保持希望樂觀,且為了讓孩子能夠有不同的生命體驗,放假的時間,林爸爸總是開車帶著他們到處去趴趴走,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對林爸爸來說就是最好的父親節禮物,而育陞、子揚兩兄弟的成熟表現更讓這個家庭充滿溫馨和樂的歡愉氣氛。

信百是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前年才發病的他,目前出門都需要倚靠拐仗,本來在松山機場擔任地勤人員的工作,也因為疾病而不得不中斷,現在只能依靠當時的資遣費維持生計。育有兩子的他,面對這突來的打擊,也曾低落不知所措,但在參與了病友聚會後,聽到有病友很坦然地跟他說我瞎了,讓他頓時覺得相對之下,自己算是相當幸運的。只是因為疾病關係,很多一般爸爸可以做的事情,他都沒有辦法擔任,但是他仍然很努力的扮演一位稱職的好父親的角色,對於孩子的愛沒有一絲減少,甚至還更用心的付出以彌補其他遺憾。


疾病介紹

血小板無力症
      血小板無力症(Glanzmann Thrombasthenia)是一種先天性凝血異常疾病,患者受傷時,血液無法正常凝結,而有血流不止的危險,需要細心的照顧與治療。

      一般而言,患者於出生後,即發生黏膜及皮下出血現象,皮下出血大多無害,並不會造成疼痛或具有危險性;而黏膜出血則較難控制,通常發生於孩童換牙或咬到舌頭或兩頰,不明原因的鼻出血更是經常發生。少數情況下,腸胃道出血及顱內出血也會發生,因此必須經常透過各種檢查,來監測患者是否有其他身體部分不明出血。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因為脊髓的前角細胞(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造成肌肉麻痺、萎縮無力,但智力完全正常。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屬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都是致病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SMN gene)】的帶因者,子女若遺傳到父親和母親的變異基因便會發病。發生機率約一萬分之一,台灣每年出生的新生兒當中約有二十五個罹患此症。 依發病年齡和嚴重度可分為三型: 

1.嚴重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Werdnig-Hoffmann Disease, SMA type I):
每兩萬名嬰兒中約有一名,為最常見的一型。嬰兒在子宮內或出生後三個月內,便會出現四肢無力、哭聲無力及呼吸困難等症狀。由於患者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多在一歲內便可能死於肺炎,如未積極給予支持性呼吸治療,很少會活過三歲。 

2.中間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Intermediate type, SMA type II ) :
其症狀常發生在出生後半年到一年期間。病患下肢呈現對稱性無力、無法站立行走、肌腱反射減退、舌頭或手部偶爾會顫抖。四分之一患者常在兩歲前死於呼吸道感染,其他存活者,多因持續肌肉無力造成脊椎側彎,影響肺部功能而導致呼吸困難,需要支持性呼吸治療以維持生命。 

3.輕度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Kugelberg-Welander Disease, SMA type III ):
其症狀發生的時間不一定,從一歲多到青少年、成人期都有可能。症狀是輕度對稱的肢體近端肌肉無力,上下樓、行走跑步不便,患者長期存活的情況還算不錯。

      肌肉切片是確定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最重要的方法。然而自1995年起直接抽血檢驗SMN基因病變可以快速且準確地做出診斷,此方法也可以應用到產前遺傳診斷,避免罹病家庭再生育有病的下一代。目前對此類病症尚無積極有效的療法,只能經由按摩、水療及物理治療等來改善四肢行動的靈活度,做腳部矯正及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練習用橫隔膜呼吸,使用可攜式的治療器材,幫助肺部呼吸並排除支氣管中的痰及照護呼吸系統,較為嚴重的病人則需要仰賴呼吸器及其他積極的支持性呼吸治療才能存活。目前有研究性質的藥物治療正進行人體測試,療效未卜。未來則要靠分子生物學研究找出缺損基因及其致病原理,才能在治療上有進一步突破。

多發性硬化症
      人體的神經纖維外包裹著一層叫「髓鞘」的物質,它像電線的塑膠絕緣皮,可避免神經網路短路,並協助傳導神經訊號。而多發性硬化症,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髓鞘塊狀的脫失,導致神經訊息傳導受阻,產生各種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的起因被認為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但也有研究懷疑是特殊病原體感染所致。患者多在20-40歲時發作,特別是31-33歲間最常見,兒童及老年人則極為少見,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的兩倍,白種人罹患的機率也較高。 

      多發性硬化症臨床症狀與髓鞘受傷部位有關。通常有下列的症狀產生(以下這些症狀可能消退,也可能長久持續甚或逐漸加重):
 1. 視力模糊、複視、視野缺損、不自主眼球跳動,甚至失明。
 2. 失去平衡感、四肢無力,下肢或四肢完全癱瘓。
 3. 因肌肉痙攣或僵硬影響活動力、抽筋。
 4. 常感覺灼熱或麻木刺痛、顏面疼痛(三叉神經痛)、肢體痛。
 5. 講話速度變慢、發音模糊、講話節奏改變、吞嚥困難。
 6. 容易疲勞、頻尿、尿液無法完全排空、便秘、大小便失禁。
 7. 短期記憶、專注力、判斷力會有問題。
      臨床治療上使用乙型干擾素(Interferon beta-1a, Interferon beta-1b)及Copolymer-1來延緩病情惡化及減少復發次數;另外,以解痙劑或肌肉鬆弛劑來抒解痙攣、以大劑量類固醇靜脈注射後再加口服製劑來治療視神經炎、以抗癲癇劑及抗憂鬱劑來減緩慢性疼痛、使用抗乙醯膽鹼劑(如Oxybutynin或Propantheline)治療排尿不正常;復發時的急救性治療,是注射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但會有體重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白內障等多種副作用。另外,利用免疫抑制劑來降低免疫功能,減少髓鞘傷害的療法,則容易使患者受病毒與細菌感染,其療效仍在評估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