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驚嘆人生【第112集】
  • 編 號:112
  • 播出日期:2009/07/05
內容介紹:

人生有多少的驚嘆號?不隨波逐流,靠著自己的堅持闖出一片天空,在別人眼中是否會有些無法理解?罹患罕見疾病,一天幾乎都是站著過生活,卻依舊堅持上學念書拿到兩個學位,兩個不同的人,卻為堅持下了最佳詮釋。 
      從易智言導演
的危險心靈,到客語戲劇--大將徐傍興、彩色寧靜海、1895,直到偶像劇敗犬女王,不論是主角、配角,溫昇豪一路走來,都是演出所謂的非主流戲劇居多。雖然往往非一般的偶像劇,卻齣齣探討著不同的社會議題,或是詮釋大人物的生活。對他來說,演戲是怎樣的一門學問?生活中的觀察他又如何運用到戲劇中?且聽他娓娓道來。
      從小罹患罕見疾病,導致君正有個不快樂的童年,被同學排擠欺負的他,只能躲在角落哭泣,甚至想問,為什麼排擠我?雖然如此,卻沒有阻擋他強烈的求知慾,即使因為無法坐下,而需要站著上課一整天,他卻不以為苦。拿到兩個學士學位的他,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堅持下去?是怎樣的信念鼓勵著他,且讓我們聽聽他的生命故事。
      生命的腳本無法掌握,但生命的態度,我們能夠選擇,您我都能堅持走自己的路,開創不一樣的天空。 

來賓介紹
模特兒出道的溫昇豪在明報週刊中被形容為非主流的最佳男主角。高中的他其實相當叛逆,上課睡覺,放學打撞球,對念書一點興趣都沒有,直到高三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方向,本來唸讀工科的他,卻決心往大眾傳播科系發展。他順利考上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開始與演藝界解下不解之緣。後來他擔任模特兒,主持節目,最後他在戲劇界大放異彩。但是與別的演員不同,他一路走來幾乎接演的都是公廣集團的劇集,例如公共電視「危險心靈」的詹老師,或是客家電視台的「幸福派出所」、「大將徐傍興」、「彩色寧靜海」,一直到偶像劇「敗犬女王」才品嘗到走紅滋味。過去他詮釋過許多客家的大人物,著名外科醫師徐傍興,或是客語國片1895中的抗日英雄吳湯興。這不僅對於演員是極大的挑戰,也顯示他對於自己演藝之路的堅持。相信努力耕耘的溫昇豪,在未來必是指日可待的明日之星。
君正是罕見疾病進行性肌肉骨化症(FOP)的病友。因為罹患此一病症,導致他目前已經全身變形,我們看到錄音室裡的他是站著受訪,不是坐著受訪,而且需要倚靠桌子支撐著他的身體力量,雙腳已經因為長期久站而有靜脈曲張,但是這卻是他最舒服的姿勢。一般人睡覺是躺著睡,他只能勉強坐著睡,而且常常被靜脈曲張的病症痛醒。但即便生活如此困難,他卻努力向學,目前已經拿到空中大學兩個學位了。樂觀的他表示自己除了會唸書其他也不會,也不能做,那就認真唸書吧。因為他的堅持,為自己與罕病朋友寫下一頁傳奇。

疾病介紹
      進行性肌肉骨化症 (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遺傳疾病。最早的病例報導可追溯到西元1692年,三百年來,文獻上有跡可尋的病例總數卻仍不超過千人。因太過罕見,至今發生率不明;如依據英國的統計結果粗略推估,臺灣兩千五百萬人口中,也不過十五個病例。(point prevalence rate in U.K.= 0.6/100萬 )但實際上臺灣目前已知的病例屈指可數,在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高克培主任數十年的執業生涯中,也不過只有三例,一位是文中所描述的珊瑚小姐,一位則是最近才剛診斷的八歲小女孩,最後一位則由其他醫院報導提出;此疾病之罕見,由此可見一斑。 

      「進行性肌肉骨化症」雖說是顯性遺傳疾病,但大半的病患仍為突變、自然產生,不一定追溯得到家族史。不過,目前已知此病基因突變處在第四對染色體長臂上,將來,隨基因工程日新月異,應可提供更多診斷上、致病機轉上的助益。 

      「進行性肌肉骨化症」的特色是:1.骨骼先天的異常2. 進行性的肌肉骨化。此病患者先天的骨骼異常有很多種,包括粗短的手指腳趾,股骨頭先天較粗短,耳聾,頸椎變形......,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腳趾大姆指為單一趾關節。病患其他腳趾和一般正常人腳趾一樣是兩節,但是大腳趾卻少了一節,因此外觀上特別粗短,又呈外翻姿勢。目前文獻上似乎沒有記載其他疾病會造成腳趾大拇指為單一關節,所以如果發現新生兒有此一先天異常,應提高警覺,以俾早期診斷。由於「肌肉骨化症」患者須避免任何肌肉的傷害,因此,如能在新生兒階段早期診斷,對患者有極大的價值。 

      因外觀極具特色,醫師可逕由外觀和X光診斷,不過因為和新生兒另一常見的先天異常(先天性外翻趾, Isolated congenital Hallux Valgus)外表有點形似, 家屬不應看到新生兒腳趾怪怪的,就自行診斷,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此病另一特徵是「進行性的肌肉骨化」,可為自發性,也可因受傷造成。常見的情形是,病患注意到頭上或手上冒出硬塊,摸起來像骨頭,就醫進行切除手術,殊不知肌肉骨化症的特色,就是肌肉受傷時反而更容易引發骨化(Ectopic occification) ,所以手術後硬塊還會在原處復發,甚或越長越大,得不償失。或者是病患因為骨骼僵硬變形,四處求醫卻一直查不出病因,有時醫師會建議做肌肉切片或肌電圖以幫助診斷,然而因此病特有的骨化現象,反而造成切片處或肌電圖檢查的扎針處產生更多硬化的結節。因此,對「進行性的肌肉骨化症」的患者而言,應避免任何的肌肉傷害,包括外傷、肌肉切片、手術、肌肉注射、肌電圖檢查、拔牙......。 

      進行性肌肉骨化症的患者,一般在十多歲時會因肩關節、脊椎骨鈣化變形,而影響手臂的活動,二十多歲時髖關節也會受到波及,逐漸變得不良於行,最終只能長期臥床。脊椎側彎變形多半不可避免,而且會隨時間加劇,最後,造成胸廓呼吸時的擴張困難,而呼吸衰竭。長期臥床後,容易反覆出現肺炎、泌尿道感染,是造成肌肉骨化症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 

      此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有文獻報導類固醇和 Etidronate ( Ethane –1-Hyfroxy-1-diphosphonate)證實對部分病人在產生骨化的急性期有效,不過仍在研究階段,是否真正有益、能應用於臨床治療病人,仍需更多的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