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白色巨塔的省思【第60集】
  • 編 號:60
  • 播出日期:2008/07/06
內容介紹:

    你是否也曾為了病歷上滿滿豆芽菜而感到困惑?當醫師明明跟你說的是中文,但卻以英文來紀錄你的病情?是莫名的優越感?還是真的基於專業需求的考量?或只是長期醫學養成教育所留下的規範?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高克培醫師,服務三十多年來看見諸多不合理的醫療行為。例如:某村的婦女都沒了子宮,某班小孩全數盲腸都被割掉的荒謬現象裡,他對於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省思,於是發起「病歷中文化」運動,到底自稱不是個好醫師卻一直企圖做個好醫師的他,對於台灣醫界有哪些反省跟呼籲,高醫師將在節目中侃侃而談。

    另一位來賓吳璧妃女士,身為重型海洋性貧血家長的她,因為醫療的疏失,意外生下重病需要每天注射藥劑的、定期輸血的兒子,她如何看待台灣醫療的現況。她看見病友們渴望醫護人員多一點的溫暖對待,又因為需要靠醫療行為維持生命,必須低聲下氣,甚至委曲求全,還可能成為醫生實驗的白老鼠,現今醫界的不合理行徑,她如何解讀,又期盼有哪些改變?

    醫療真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嗎?身為病人應該有知的權利,更應身體力行去爭取落實。本週日下午四點再度邀請您準時收聽—角落欣世界!

來賓介紹

克培醫師,現為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臺北榮總周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另於陽明大學醫學院擔任副教授。專長為:頭痛、頭昏、中風、肢體萎縮無力或發麻、巴金森氏症 (手抖) 或行動不便。

高醫師於醫界第一線服務三十餘年,對於台灣醫界的特殊文化有深刻的體驗跟反省,並率先推動「病歷中文化」運動,從醫療人權出發,強調病患對於自身的狀況有知的權力,而以英文記載病歷不僅國人理解有限,易生誤會,甚至淪為少數不肖醫生的生財工具,也阻礙「醫療透明化」、「醫療細緻化」、「醫療人性化」等理想的推展。為讓台灣的醫療人權有良性發展,醫師與病人間能有互動良好的醫病關係,「病歷中文化」實為一切之基石。

 

璧妃姊說:「我看盡社會百態,但我從不氣餒!」

曾經在自己的病歷上看見「海洋性貧血」五個大字,醫師面對她的疑問,只表示沒有問題。但在懷孕第二胎時,心有不安的璧妃自費做了全套產檢,經歷兩家醫學中心,醫師們一再保證沒問題,但還是意外地生下了患有海洋性貧血的兒子大頭,一心想當個平凡媽媽的吳璧妃,從此帶著愛子挑戰命運。

她發動組成「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推動將海洋性貧血列入孕婦產前檢查的必要篩檢項目、並與國際組織聯繫,了解他國海洋性貧血患者的生活與發展,對於璧妃姊來說,這一條路走的不容易,不過她很堅持也很積極,因為她知道罹患海洋性貧血的孩子沒有時間去等待,而她願意繼續努力下去。

 

 


疾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