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玉欣。現在在我們節目現場的是華碩電腦的董事長施崇棠董事長,董事長您好。
施:玉欣好,俊翰好,各位聽眾好。
楊:是的,那麼我們也聽到另外一位貴賓,就是陳俊翰。我常覺得他真是不可思議用功跟努力的好同學。俊翰好。
陳:哪裡哪裡!玉欣姐過獎了。施董事長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楊:今天很榮幸可以邀請到兩位,今天們要談的是誰的眼光點燃價值。這個題目是我自己常常有一種體會,我就常看到別人看我都有一種異樣的眼光看我,那我自己也覺得這個眼光的背後其實有一些預設,這個預設就是有某一些價值在這個眼光的背後,好像董事長認為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是很重要的教育基礎,所以您會覺得要捐贈台大來蓋這個人文大樓,您的眼光看到了那個東西,那俊翰也是一樣的。
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他都帶我們看到那個勇敢、奮鬥的那一面。那所以呢!我就有些好奇呀!
第一個我們先來談一談學習的問題好了,無論是怎麼樣的價值,無論怎麼樣高的理想他總要從最基礎的前面開始講起,那就是學習。可不可以談一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個科目,那你認為這個科目對你的人生來講對你的學習過程來講他很大的魅力跟很大的挑戰困難在哪裡,董事長您先請好嗎?
施:其實從整個學習的過程,我其實我覺得我的學習過程是比你們要幸運很多啦。但是從我個人的整個一生來看的話,其實從小也算是非常高的求知慾,尤其是對數理科學方面,所以也是比較不喜歡唸死書的這種特質啦!
楊:不喜歡唸死書?
施:比較喜歡想,所以初中的時候就想要去唸高中的東西或是大學的東西 那這個特質讓我就是說比較注重怎麼去思考、怎麼去突破,然後…對於理科的東西當然是最有興趣,後來到社會上以後當然變成因為這個進入這個企業界,感覺上變成就是說管理本身也是另外一門學問。所以從這種就是比較偏數理然後到技術然後到管理到後來這段時間就是從更寬廣的這種整個人生來看的話,就像玉欣常在談的這個身心靈。就是更寬廣的層次來看的話,其實就是整個這種全人的生命的這個學問的話還是更深奧,所以覺得這一生都學習不完。那但是呢,呃…所以我對這個佛法也很有興趣,也很喜歡去看佛書,所以我想整個感覺就是學習這個科目的話變成是沒有止境,一直都還在追求這樣子。
楊:那我可不可以問一個,你覺得就具體的講,在數理這方面的學習跟後來管理上的學習到現在佛法上的追求跟學習,他們最大的魅力是什麼?這麼不同的領域對他一定有對你來講的困難跟魅力。
施:其實我覺得共通的地方是那種求真的精神,就是一直想要知道這個最後的這個秘密到底是什麼,求真的這個精神。那麼從整個科學的角度的話,其實我想到今天都還沒有人真正可以說已經知道整個宇宙的真相,但是即使科學還有很多不能解釋的東西,所以到最後的時候我們又接觸了更多的管理或者是到最後談到生命的時候,我想都是有很多的這些奧秘是我們不能理解的,所以這種想要去求真然後想要去突破可能我想可能是一種最大的動力。
楊:真好耶!那這個就要來問俊翰了。我們聽到董事長不斷在追求,對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種追尋,所以才會成為我們現在所呈現出來的這個樣子。那俊翰,所以說你的學習,大家可能會很好奇,俊翰這樣子,你讀書又能夠讀得這麼好又然後常看到你笑口常開,又很有人生哲學的智慧,來,你先談一談科目好了,我們比較具體的可以知道你喜歡哪些科目,那這些科目裡面你覺得對你來講最大的魅力是什麼?
陳:首先先感謝玉欣姐過獎了,我還在學習的一個階段,我的歷練大概跟施董事長是不能比的,就是像剛剛施董事長說他覺得他的學習路是比我們要幸運,其實我也覺得還滿訝異的,我覺得應該是我們這一輩的學習的過程可能要更容易、更順利的多,拜一些科技進步之賜這樣。然後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我比較幸運的是我很早就已經領略到那種學習的樂趣所在,一般人都是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好像覺得是很理所當然,可是對我來講,其實從我國小開始我就已經能夠深切的體會到那種求知的欲望跟它的樂趣,那我覺得那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人可能在國中時期、國小時期表現不那麼特別的突出,可是可能他到了高中的時候突然就是我們俗稱,可能會突然變成一匹黑馬這樣。那其實我會覺得他就是因為他到了後來領略到學習的這個樂趣,那我覺得我會比一般的小孩子幸運的地方是在於因為其實我從小開始就常常進出醫院加護病房,那其實在醫院的時間很寂寞變成自己一個人,那我就會去胡思亂想,自己就會去想一些事情,那就這樣慢慢的這樣思考,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我變得有很多時間和自己獨處、和自己對話、然後思考。那一方面我可以慢慢感受到健康的可貴,也會更加的把握自己的時間去學習。所以說我最感興趣的科目啊,其實我覺得很難講耶,我覺得我好像興趣很廣泛,每個都想學,可能這個也是缺點吧!沒有一個專精,每個地方都想學一下這樣。以這個我可以舉個例子,其實在高一升高二的時候,我們不是都要決定要分哪一類組嗎?其實那個時候我為這個問題頭痛了很久,理科的老師也會鼓勵我去做有關物理、化學這方面領域的研究,那我自己也是很沒有辦法捉摸往到底要朝哪一個方面去發展,最後當然還是做出了選擇,就是選擇了文組。那當然現在還是覺得都讀得很快樂,可是有時候其實有時候我會想想會不會在十幾年後,回頭來看,會不會當初如果踏上的是另外一條路,現在可能是另外一種結果也說不一定這樣。
楊:那就是要回來看你當初是什麼原因、什麼關鍵點讓你決定選擇文組。那是什麼原因?
陳:我覺得這跟當初自己的初中有關係,就是從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就可能是看一些外國影片的影響吧!還是覺得說這個社會應該要有一點公平、正義的價值。所以很小自己就決定未來要讀法律系方面,我想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因素。所以當初就選了文組這樣。
楊:哇,你真是一個很早熟的孩子喔!在小時候就會想到公平、正義的問題喔。但是你剛有提到一個滿關鍵的,就是說你很小、很早就發現了學習的樂趣。就是這個學習的樂趣你要不要多說一點?也許我們有一些聽眾是年輕的孩子們,那個學習的樂趣是什麼?
陳:學習的魅力跟樂趣,我覺得是你要深入地去讀、去追求、去研究你才能夠體會到。就是而且你不能預設一個目標,譬如說為了考試來讀書,那樣就你就沒有辦法體會到那種樂趣所在,那對我自己來講我的興趣很廣泛像我剛提到,那我會覺得說當我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的時候,就剛開始可能還不是很懂,但是越讀會越發現慢慢有一窺堂貌的感覺,越讀越深入以後就會燃起那種很強烈的求知慾望再繼續更深入地研究,會覺得其實一開始我對於一些新的事物都很願意去嘗試,所以就不會有排斥的心態,我覺得不要有太主觀、預設的想法,就覺得說好像自己一定不適合哪個方面或自己一定未來是哪個方面這樣。這樣會覺得會學到很多新的東西。
楊:這真的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需要去體會的,董事長,您可以講話,呵呵呵,隨時都可以一起加進來。董事長覺得呢?
施:我覺得他表達得真的是非常好,當初我想俊翰選擇的這個就是說比較偏文的方面,不過我感覺我當初我雖然是對於理的方面就是特別有興趣,還是會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他剛也是個在表達的時候又打動了我的心弦。當初的時候自己像是對數理的東西,有時候甚至就是說為什麼我會有那種動力跟那種興趣,就是包含現在有時候跟我兒子在講的時候,就常常跟他講說像過去這種數學的定理,像畢氏定理,像很多的這些都是人家可能經過幾十年,就是不斷地去思考、突破以後非常美的東西。現在可能在課本上可能你幾分鐘就過去了,但是不是能夠體會到他當初那種美感?所以我剛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俊翰剛剛講說,因為對他來講是個很不容易的過程,那有媽媽這樣子幫助他那所以他更能夠體會到學問的這種原味,那可是有時候為了考試常常反而會失去了這種去求真正學問的原味的時候,那就變成是反而是不一定是好的事情,有一點很可惜這樣子。
陳:我想我要承接一下施董事長剛剛講的話。就是他有提到,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我看到的往往不只是那個文字而已,我覺得我會進入到那個書的世界,就是我會很好奇、我會想說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文字表達?他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東西?那他當初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就像董事長剛剛講的,數學家他怎麼樣的狀態下發明了這個定律?可能是說一些物理公式也好,你會慢慢會覺得好像融入其中的感覺,你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讀者而已,那我覺得那種感覺是最愉快的。
楊:對,這讓我想到其實我們在藝術上常會講,作曲的人是第一手的創作,演奏者是二手創作,欣賞者是三手創作,一部作品之所以美是在於它好多層次的創作,就像俊翰講的,你投入那當中之後,像董事長講到的那個美感,你在那個學習當中體驗到了,心裡「哇!」那種感覺,覺得感受到一種觸動到你心的那個美。
那我們先在這裡進一段音樂。
(第二段)
楊:好,聽眾朋友大家好,現在在我們節目現場的是華碩電腦的董事長施從堂董事長,還有俊翰,陳俊翰。那我們在這裡談的是「誰的眼光點燃價值」,我們在談生命,上一段我們在談學習,學習的過程。
那接下來其實我很想問問兩位你們可不可以講個例子是你們覺得生命當中覺得遭受到最大打擊、挫折的經驗,那你怎麼樣從那個經驗重新再出發?好不好董事長請。
施:其實談這個問題我覺得玉欣跟俊翰都比我更有資格來談。
楊:不不不,所以我一定要聽聽董事長你的經驗。
施:因為我是真的我想在我的整個人生歷程裡面還是算是比較順利的,雖然小的時候家裡的環境不是很好,我是家裡的老大,等於我們有四個兄弟,大概也都受到一點我的影響所以我的三個弟弟也都滿會唸書的,我們四個都是台大。但是在整個人生的歷程裡面,我認為所真正遇到的挫折的話其實就比起你們真的是不算什麼,但是我試著稍微表達一下。就是說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中可能不管是在求學方面都還算滿順利,那麼到真正進入這個公司了以後,的確是剛俊翰講的,我們那個時候的學習環境或者是說那個時候台灣的科技環境真的比起現在真的是差非常多。那個時候常常會有一種不服輸的心態,就是甚至很多人認為台灣根本就沒有電腦工業,根本就沒有電腦工業,那麼那時候所謂用的這種電腦就是好大的,像IBM的這種MADE FRAIN,大概都只能用大卡的。
那可是呢就是說從這種自己去求真或求這個學問的角度呢,會很不服氣,就覺得說台灣為什麼自己不能把這些東西搞通?那我第一個進入的公司就是宏碁,就是宏碁電腦公司,在那個階段的時候呢,開始在台灣有所謂的微處理機,那微處理機它本身是一個正好把這種電腦裡面比較重要的那個腦那個元件呢變成可以當作是一顆IC,一顆所謂的積體電路,那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可以就是說再把過去對電腦的學問再做重新一次的這個我們所謂的反芻。在這過程裡面其實我因為在台大念完了以後因為家裡環境的關係,想說還是希望說早一點幫助家裡,所以同學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出國,那後來就決定還是留在台灣,那時候後來就去念交大管研,那麼在交大的時候就是去學那些管理的東西,就跟俊翰學這個會計一樣,其實不是我最大的興趣,也還是對技術有最高的興趣,那麼後來呢就是因為家裡環境的關係那麼就學了這個管理,後來也就進入宏碁裡面,進入宏碁了以後反而一開始的時候我就變成因為人家認為說你是台大電機畢業,又念管理,所以好像是應該是都很厲害,就開始反而去先從這個SELLS MARKET幫忙這個那時候宏碁還非常小,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在做這個那時候叫微處理機的園丁,只有兩頁而已。
那這些經驗的話其實到後來回想起來都是很不錯啦,好像都是上帝幫你安排的,後來呢因為我感覺上那種環境的話肥有辦法真正的讓你去想做一部電腦就可以做一部電腦,所以不得不先就是做一些等於是輔助公司的這些,那就開始從軟體開始做起。那反而在那個時候公司成立硬體部門的時候,自己反而變成只能從事軟體,可是最後整個宏碁的整個走向裡面其實硬體變成是他的主流,所以你會感覺到到最後的時候好像就是說自己不能幫公司發揮他最大的這種威力跟武器,然後好像自己的這個部門就變成比較沒有辦法能夠不斷的去擴張或是說有更好的發展,那個時間可能是感覺自己就是說是比較低潮的時候,所以我不敢講說挫折,就是說比較低潮的時候,可是在那個時間裡面呢我覺得自己的一個經驗就是說,反而因為這個樣子呢,其實雖然自己的本科是電腦是硬體是電機系,是硬體開始的,但是反而因為這樣子你可以把其他的學問,包含當初在交大管研的時候學的這些管理的東西,能夠就是說讓你呢從更廣的角度把很多學問可以學得更好。然後到那個時候因為也是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到真的在硬體的部門有些東西做不出來的時候,你就變成是說主動去跟公司講說我來做,軟體的部門只有我說要去做硬體的東西,然後我記得那個時候其實作軟體還是很忙,那還要再把硬體過去在大學學的東西要再反芻,所以在那個時間就變成好像是都是利用晚上十二點到兩點,尤其把過去的東西整個再重新反芻,那這樣子以後最後就變成又有機會幫公司就開始建功了。
像後來那個宏碁在做個人電腦的時候,就是做那個三八六的電腦,那從二八六到三八六的時候IBM那個時候他就覺得說他認為到二八六就可以了,所以就在那個時間被所謂的COMPAQ,COMPAQ後來跟HP合併了,就被COMPAQ就超越過去了。那那個時候我記得我那時候大概就帶著一群同事晚上就都沒有睡覺,就硬把那個三八六的機器做出來,而且我記得我們有一個很特殊的技術,大概比那個CAMPAQ大概還快了八個PERCENT左右,我自己帶著機器到處給他,跟所有的在那邊比較,大概都是比他們要好這樣子。那我記得那個時候做好的時候大概早上大概七、八點鐘的時候,眼睛都是紅的去找那個時候是任龍先生跟他講說我們大概會第一名。那時候這種成就感其實也非常高啦!所以就是那個比較挫折的時候可能在你低潮,那麼你覺得說這個時候自己變成好像不是主流的時候,如果能再爭取機會,那反而再去突破的話,其實我想還是非常有機會可以記建功,而且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上,也許這些經驗反而會變成你不斷後來呢可以借鏡的很多動力這樣子。所以我想比起你們兩位真的不夠挫折啦!但也是種經驗這樣子。
楊:但董事長講得很好的地方是,其實我們這一生,有些時候像董事長剛講了好幾個層面讓我都很感興趣,因為我個人非常感興趣的就是解決問題,就是說人當然會發現問題的時候,那就是你知道自己的限度跟這個整體環境的一個關係,遇到一個瓶頸的時候,那那時候該怎麼辦?我覺得這個人生很有趣味的時刻,因為那個時候就發揮戰力的時候,人生你所累積平常點點滴滴所學習就用在那個最艱難的時候,怎麼樣去突破?但所以這個解決問題是很大的課題,另一個是董事長帶我們看見那個機會,怎麼樣去爭取機會來突破這個困境,我覺得那個看見機會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很美好,這個是非常好我想這個課題俊翰應該也會有一些很深刻的體驗,那俊翰你談一談,你的經驗呢?
陳:剛施董事長說可能我們遭遇到的困難會比較多,可是不知道吧,大概一般人看到我的狀況會覺得你好像很辛苦,一定是遭遇到很多的困難、大家沒有辦法想到的,大家第一眼看到因為身體上的、外表上的殘缺不便,可能很容易讓人家有這樣的第一印象,可是其實我自己在想自己好像沒有真的是讓我很困難的地方,可能是因為生命中遇到很多貴人伸出援手,然後自己的家人支持,有時候我們的所謂的挫折、困難,其實你回過頭去看他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說自己當初是怎麼度過的,真的很不敢相信,可是到了那時候反而會有一種雲淡風輕的感覺,就變成他只是一個經驗、一個動力在哪裡,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回憶,反而不覺得那個時候是真的有那麼辛苦這樣,那以我個人來講的話,其實我從小就大病小病不斷一天到晚都要進出醫院,其實有一次很嚴重的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是其實只是一個小感冒而已,可是後來就慢慢變成肺炎然後呼吸衰竭,就越來越嚴重,後來就是在台北的新光醫院的加護病房住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是正好從大概十一月底吧然後一直住到過年完,在那段時間真的是讓我覺得很想放棄的時候,畢竟那個年紀就一個人在加護病房,全身都插滿呼吸管啦什麼的,因為平常家人也沒有辦法在身邊,加護病房就是只有我一個人。那一個人住在台北,然後就是小孩子啊才十一、二歲,每天晚上都會很難過就會很想念家人,因為生病也很痛苦,當初就覺得真的很想放棄,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媽媽還會留照片在那裡讓我看,還記得那個護士小姐有時候看到我很落寞的時候會拿照片讓我看一下,我還記得就這樣眼淚嘩啦嘩啦一直滴下來,整個人就變得很激動你知道嗎心跳還跳到一、兩百下,然後護士小姐就會趕快說你冷靜、冷靜,不要那麼難過,現在自己回想那段過程就覺得那個時候好像就還真的很辛苦,可是我會覺得那個時候真的是家人的力量支持著我,然後就走過來了,我真的很難想像那時候那個年紀能夠怎麼樣去支撐、度過這個難關,就我想說如果那個時候沒有媽媽每天早晚兩次探病的時間從新竹坐車到台北探病半個小時再回新竹,其實我那時候過年也是在醫院過的,然後就覺得好像體會不到那種很溫暖的感覺,可是後來還是撐過來了,現在回頭想,那個時候自己是那麼的還很不成熟還小學而已,我常會想如果是現在的我,再遇一次那種情形會不會度得過?我會不會比那個時候的我還脆弱?我到底進步了多少?就會覺得像我剛說的,我們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你在那個當下的時候不要做出一些太大的決定,當一個人情緒不穩定的時候。
所以我有時候看到人家自殺什麼的其實我會覺得很難過就是他可能只是一個想法轉不過來,可是他太快就替自己做了決定,他忘了說就是說其實很多時候遇到一個困難不一定就是說一定要很站起來積極的克服他、面對他,其實你就是可能有點阿Q的想法吧!有時候放著不管他自然會水到渠成,他會有一條路的,上帝會都為每個人留一條路,他不會把所有的路都封死的。就自己會有這樣的一個體認,我覺得自己一路都還算是很幸運的,我覺得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不是說可能是因為我的狀況是大家都看得到、很明顯,很多人的困難其實是看不到的,這大概是自己的一點感想吧。
楊:那俊翰我再請問你,像你剛剛講我們生活會遇到大困難、小困難,你有困難的時候,你都是怎麼樣幫助你自己的?你都在想些什麼?或是像我宗教信仰,我就直接是祈禱,我會有一些方法或是說我是很痛苦很難過的時候我可能會自己一個人很安靜或是彈琴,就是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到那個一個世界完全忘記我的問題,那那段時間你就會度過,那你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幫助你自己?或是說你根本很少遇到困難感?
陳:說真的就是,我覺得剛玉欣姐講得很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找一點自己覺得很有樂趣的事來做,很重要,就讓自己轉換一個心境,就好像我說如果問題真的解決不了的,那就丟著吧!反正也解決不了啊,那你就做一點事情反而你可能會靈機一動突然救想到方法來解決也說不一定,就我個人來講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常常會自己反省自己思考,到底過去是哪些事情發生了造成現在的狀況,那可能自己有哪些選項,就不要讓自己陷在一種情緒裡面,盡量能夠跳脫開來,因為就是當局者迷嘛!當你把自己陷在那個泥沼的時候其實越難找到出路,那不就退一步開來可能很快就會找到一個方式。
楊:那我們在這裡再聽一段音樂,等下馬上回來。
(第三段)
楊:那麼聽眾朋友現在在我們現場的是華碩電腦的董事長施從堂董事長,還有我很敬佩的俊翰,陳俊翰同學。那剛剛我們第一段談到了學習,第二段談一談我們怎麼樣面對挫折去超越困難,那麼接下來我就想問一問了,你們覺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需要學習的課題是什麼課題好嗎?
施:我覺得剛你們兩位其實談得很好,就是一直在談說怎麼去面對困難,所以我感覺到最後其實人生最重要一個課題其實就是怎麼去超越自我的極限,超越這個自我的極限,剛你們兩位都有把人生的智慧都有表達出來,我也稍微提一下,其實我感覺我遇到這種需要去突破或遇到很多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其實常常把這些煩惱也是變成把他當作一種修行,因為我想動衷的話基本上就把他當作一種修行,您剛也講到就在比較靜的時候聽聽音樂我想這都很好,我有時候也會打打坐。用這些不同的方式的話,就像剛俊翰講的在這種時候有時候常會做出不正確的決定出來,所以佛法上在講止跟關,他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你基本上這些情緒或是這些枉念你不能夠拚命去壓抑他,或者說拚命去讓他整個發洩出來,這兩種都是不正確的。所以你能夠真正的去關照他、去了明這個業力,但是呢能夠再回到當下來,然後怎麼樣去做出在這個時候我們一般講說心與道映,比較能夠跟道比較能夠真正相映的一個比較正確的抉擇,這個我想是我們不斷在修的一個方向。我過去呢也大部分用這樣的方式,覺得其實在很多的時候都能夠幫助你度過一些難關,找出一些事後想起來是比較正確的一個決策,正確的一種應對的方法。也提出來作大家的一個參考這樣。
楊:董事長,那你要不要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呢?有沒有什麼樣的例子、事件,你透過了什麼樣的方法?
施:我就怕會扯得太遠。
楊:沒關係!我們這裡本來就很遠。
陳:知道說董事長當初在創立華碩,其實是創業是有很多困難,一定是一整個過程有很多可以跟大家分享,其實我也很想聽一下。
施:或者我就舉一下最近的一些大家都聽過華碩的這個巨室策略,其實有時候佛法可以幫助這個管理企業,就是說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的話其實人生很多事情其實並不是那麼的絕對,有時候你自己認為非常得意的東西有時候可能會變成你的致命傷,那華碩過去因為對自己的技術非常的執著,也非常的驕傲。那就很堅持一定要能夠做出最高的技術然後呢最高的品質,價格通常也定得比較高,所以在二零零一年的時候其實是整個華碩利潤是到最高的時候。可是其實在那個時候其實也種下了一點危機。就是說因為在這種電腦這種產業的話我們叫做開放性的競爭,是一種標準產業,標準化的產業,所以在標準化的這種大前提之下呢,大家都可以做。所以你技術到底領先多少其實大家都可以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在二零零一年我們其實上已經遇到了一些挑戰,其實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的公司表面上都會跟你說華碩做得很好,你這個價格盡量再高一點,那實際上我想他們其實也想盡各種辦法來把你的市場佔有率開始來侵蝕,這種有點像在鍋子裡煮的青蛙,鍋子裡煮的青蛙。
有時候企業界的話難免讓大家感覺就是說也是有他殘酷的一面,所以有時候也會覺得有些地方也不是你很喜歡的,但是我想想通了以後就其實把他當作企業是一種君子之爭,揖讓而升嘛!然後大家在這種很公平的原則之下來競爭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挑戰,所以在這裡面的話就談到要有很多的正確的策略,然後怎麼正確的這些團隊還有怎麼樣正確的執行力便很重要,策略常常是很重要的,因為你有好的團隊還有好的這些執行我們所謂的流程,這我們把他叫他逆功,但是就是如果你沒有去做對的事情有時候是事倍功半,所以如果你策略錯了影響很大。像這種部分的話那時候其實有有很多的人都會用過去的經驗告訴你你這個時候應該繼續維持原來的這種繼續往更高的高價位往這種就像MERCEDES,向頂尖的策略走,所以你其實會受到很多人、很多人的,因為我想您大概知道在企業界裡面你要讓大家都看得很遠其實不太容易,一般的就都還是看得比較短,打落水狗,這個一般都是最容易的,當然會有很多的辛酸在裡面,所以你應該要怎麼樣去堅持,怎麼去判斷說這個應該是正確的策略,在這過程中可能真的是要讓你的心要更清明,因為如果我我們在心裡面其實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那麼這些意見他們代表各種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看法,這個時候包含自己怎麼把這些貪心吃掉、拿掉,您才能夠看看到整個事情的真相,可能可以做出一個更正確的抉擇,所以在這個時候有時候真的好好的去打坐,或好好的把他當作修行,那麼可以去轉移,你感覺上更能看到這整個世界整個這種競爭很殘酷的面這些真相都可以看得更清楚一點,那盡量在能夠都以公心來考慮整個企業的角度之下,能夠怎麼樣長短兼顧做出一個正確的抉擇出來,我想在這個時候其實人家說好理有差,天地懸格,你那個時候如果做錯了一個決定,你的心如果這個時候有一點點私心的話,你也許會做出一個不正確的決定,其實就會把公司帶到另外一個方向去,這個我想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出來。以這樣的一個例子來做參考。
楊:哇!太好了董事長您講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耶!誰的眼光看見那個價值?就是說你所認為的像您剛剛講的那個以最大的公心,就是公正、公平、大眾的那個公,作為最高的標準跟目標來做一些決定,像您剛說的去除的那個貪生之慢等等的,感覺好像這個領導者到後面都變成一位哲學家、變成一位禪師了,好像所有的東西到最後回到那個最源頭,就是您剛在講的追求那個真,連在企業裡面我們看到您剛您從不同的層次,讓我們看到一個企業有很多不同面向,不過到了最後那個很核心的追求,要能夠達到成功,不只是我們在表象看到我們要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突破極限!但是再突破到底要突破什麼、到底要追求什麼?最後面原來是要追求一個很大眾的利益,最大的正義,跟造福很多的人、最多人,獲得最好的照顧,這就是我們今天主題的核心,真是太好了。那俊翰,是不是您也來分享一點這個部分,你覺得人生中最需要學習的科目好嗎?
陳:我想當時董事長分享他的經驗我就覺得很感動一點是說,當一個企業他在想的時候是如何茁壯去增加他的獲利的時候,當然你心中只有那個目標,其實你才會覺得手段往往不是達到那個目標最好的方法,其實很多時候,怎麼講,太過執著於某一個、求某一個東西反而會讓你自己心裡就像剛剛施董事長有一些雜念,不是那麼能夠做出最好的決定。那我覺得雖然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學習就是,我覺得有兩點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就是感恩、惜福,一個很湊巧的就是跟施董事長講的一樣,第二個就是如何超越自己。先就第一點來講,我覺得因為懂得感恩、惜福你可以看到自己擁有的,而不是看到自己所沒有的那一面,你會知道要付出自己能夠的心力去幫助別人,那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就像企業家之前包括很多像BILL GATES,很多企業家不是都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出來做基金會,像施董事長也有一個官署基金會,我覺得這都是一種對社會感恩的表現,因為其實我們人的身上都一定有取自於周遭的人然後整個社會的時候,當我們自己有某些成就的時候,如果可以幫助別人這是更難得的一點。那第二點超越自己,我自己雖然說好像自己考試好像都是第一名,可是我想的其實都不是那個東西,第二點超越自己,我自己雖然說好像自己考試好像都是第一名,可是我想的其實都不是那個東西。
不是說要去考第一名什麼的,我常常在想的是說現在的自己是不是比以前的自己更往前一步?假設說我拿到這個第一名可是我覺得事實上我是退步的,其實我會覺得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地方。我覺得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應該要稍微反省一下過去的生活中有什麼是自己值得改進的,什麼地方是自己做得好的,和人的相處有哪些地方應該要再加強的,我們自己有沒有什麼目標是要完成的?雖然不要說真的是吾日三省吾身,可是我覺得說真的是適當的時候這樣的反省是可以讓我們獲得很多往前的動力,然後是因為自己身體的狀況,我常常就會想說因為我們常常說人定勝天,可是大家會有疑問,我們真的可以勝得了天嗎?還是說其實我想去看看一個人的意志力他到底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一個人的潛力到底可以做到到什麼樣的程度?那我自己的極限能夠在哪裡?今天我在讀書也好做某件事也好我都會想要全力以赴看看這像一個廣告說「不TRY一下怎麼會知道自己在哪裡?」就會很想要去看看自己到底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我覺得我也是在追求所謂人萬物之靈,到底是優於萬物在哪裡?那我們到底自己心理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精神到底是有怎麼樣的力量可以發揮出來。以上這兩點其實我自己一直在學習當中,然後和大家分享。
楊:太好了!俊翰,其實我覺得俊翰一直讓我們都很清楚看到自己生命當中的限度,但是我們不斷的在挑戰跟開發的是,我們生命當中的潛能,而且呢都以具體實際的行動去展現出我們所相信的追求的所追尋的那個理想更高的一個自己、更高的一個生命的可能性。好,那麼也許我們這禮拜聽眾朋友每一個人可以思想一下回想一下我們自己還有哪些地方是我們擁有而且很我們可以在怎樣去開發我們寶貴的特質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