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廣播出版系列
 
戲說不存在的事  【第7集】
  • 編 號:7
  • 播出日期:2007/02/18
內容介紹:
事情真的不存在嗎?不說,代表沒有想過;不見,不意味沒有發生;不聽,不等於不關心。生命的演化、人心的轉折、環境的消長,都默默的、靜靜的,卻也都是真真、活活的進行式。
王小棣導演在他很小的時候,對於黃昏有異常的害怕,因為有一種空洞的感覺,讓她覺得生命彷彿要消失了一般,這樣害怕失去生命的壓迫感,讓她緊緊掌握每一天,從工作、從生活,她都要自己不後悔的過每一天。
巫錦輝,我們都叫她巫爸爸,在面對孩子相繼發病之後,他一度過不下去,甚至讓自己在空曠的停車場裡飆車,然侯是什麼力量,支持他走過夫妻的爭執、面對孩子的疾病,甚至到今天一家人,出席各種演講、基金會的宣導活動,只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罕見疾病、讓更多人尊重生命。

這些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在他們的心裡又經過了哪些的思考與轉折呢?11月12日上午10點,由王小棣老師跟巫爸爸帶領我們,進行一場人心的冒險。
來賓介紹

巫錦輝
經歷:在民間企業工作多年,多年前放下主管職務,進入教會做全職同工。現在是教會行政主任、家中大廚、司機。且於2006年6月起晉升為作家,著作「一生罕見的幸福」一書,紀錄一雙小兒女在發病之後,全家攜手面對疾病的點點滴滴。


王小棣
經歷:自1984年至今已經製作兩百小時以上的戲劇節目,80小時以上的報導性節目,期間作品數度獲得最佳製作,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金鐘獎的肯定。在只有三台的七十、八十年代,王小棣製作、編導的《全家福》、《佳家福》、《母雞帶小鴨》、《納桑麻谷我的家》等親切又優質的單元連續劇,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難得的電視經驗。於1992年成立稻田電影工作室,製作連續劇、長片、電影等。1997年則完成動畫長片《魔法阿媽》,成為台灣動畫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作品。曾在國立台北藝術學院和文化大學授課。從通俗喜劇、紀錄片、歷史劇、到動畫卡通,創作舞台遍及劇場、小螢幕和大銀幕。


疾病介紹

尼曼匹克症(Niemann-Pick disease)或稱為鞘髓磷脂儲積症,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脂類累積於病人的肝臟、腎臟、脾臟、骨髓等,甚至腦部,而造成這些器官的病變。遺傳模式為自體隱性遺傳,也就是說患病的男女比例相同,在父母雙方都帶因的狀況下,子女有25%的機會患病。
尼曼匹克症臨床上主要可分為A、B、C三型。A、B型病人因為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ase)的缺陷,無法代謝分解身體細胞膜上的主成分--神經鞘磷脂,導致其累積於細胞與器官中。C型的基因近年來才被找到,大約有95%的患者是NPC1基因突變造成,國外已提供此一臨床檢驗。 
A型,屬於最嚴重型,其生命期通常小於三年。患者的神經鞘磷脂幾乎沒有活性,導致神經鞘磷脂累積在肝、脾、肺等多各器官與神經系統中。在胎兒時期以及出生時並無任何特殊異狀,出生後可能出現黃疸,典型的患童在數個月大時,腹部會漸漸隆起,經生理檢查可發現肝脾腫大、輕微淋巴結病變,骨髓檢驗顯示具組織化學上特徵之「尼曼匹克泡沫細胞」、小球性貧血、血小板數降低等,視網膜的特定位置可能會出現櫻桃紅斑塊。其他早期神經病變顯現出來的症狀包括低張力、肌肉無力以致餵食困難。另外,持續性的嘔吐、便秘為常見的合併症,隨著年齡的增長,通常於六個月時,患童的神經發育遲緩愈見明顯,體重增加緩慢甚至不增加,面容顯現出疲倦,發展極度遲緩。
B型,相較於A型,尼曼匹克症B型患者神經鞘磷脂還有活性,只是低於正常人,所以臨床症狀也較輕微,此型患者的神經系統可能只有輕微受損或完全正常,腦部沒有受侵犯,生命期也較久,晚發型患者甚至可以跟正常人一樣。明顯的症狀為腹部腫大,也是因脂類而致的肝脾腫大,脂類累積肺部可能使患者呼吸道易受感染、呼吸困難。患者生長與發育可能較緩慢且較常人容易生病。
C型,該型患者缺乏的酵素與A、B型不一樣,累積的物質為膽固醇。正常狀況下膽固醇是用來建構細胞或是以酯類形式存在,但患者的膽固醇則不是以這兩種形式大量存在累積,特別是脾臟、肝臟、骨髓與神經系統。C型的發病年齡通常在學齡期,但差異很大,也有成年才發病的晚發型,症狀仍以肝脾腫大為主,出生的嬰兒黃疸可能會延續2~4個月,肝脾腫大為漸進式的,隨著年齡與累積的量而趨於明顯。神經系統病變是C型病人最主要的問題,包括肢體張力過強、協調力平衡力差,這些問題導致患者行動顯得笨拙而不靈光,站立或行走時為了幫助平衡,患者的雙腳距離常比肩寬,說話慢且發音不清楚。其他神經系統可能的病變則包括眼球的垂直運動障礙、顫抖與抽筋,且會漸進式加重,到後期肌肉無法控制導致長時間臥床。發育遲緩、學習障礙與智能不足使患者的一般表現差於正常人,患者的生命期差距很大,尚無精確的統計。
尼曼匹克症目前尚無治癒的方法,科學家正對疾病的生化機制、病理進一步探究,希望發展出骨髓移植、酵素替代療法、基因治療等治療方式。若家族中已有患者,可以基因篩檢進行產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