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場上 球來就打
小周(化名)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媽媽還記得他出生後除了接受新生兒篩檢,還另外自費進行串聯質譜儀檢查,因檢驗數值異常,滿月後便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確診患有「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梭化酵素缺乏症」。
剛做完月子的媽媽不敢置信這萬分之一的機率竟然發生在他們家,心慌意亂之餘除了求神拜佛,還帶著小周北上就醫,經醫生解釋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梭化酵素缺乏症是一種胺基酸代謝異常的罕見疾病,主要以飲食控制為主,症狀屬較輕微的罕見疾病,家屬煩憂的心才逐漸放晴。
除了定期抽血檢查,小周每天都要補充肉鹼,幫助身體排除有機酸,媽媽每天將肉鹼泡在水裡,待溶化後讓小周當開水喝,讓他從小習慣肉鹼的味道,7歲時經醫師建議需補充生物素以維持疾病控制。媽媽時常灌輸他說,這些都是讓身體健康的營養品,久而久之,他也習以為常。
媽媽仔細與醫院營養師討論小周每日可攝取的蛋白質量,飲食上除了避免高蛋白質的食物外,最重要的是讓小周學習飲食控制,平時除了說明哪些食物不能吃,也坦然地跟他解釋因為基因遺傳的關係,他才得到這個疾病,需要飲食控制才不致影響身體機能,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媽媽也特別請學校老師協助留意小周的飲食攝取。小周幼兒園中班時,媽媽還聽見他跟同學說:「我吃東西要飲食控制,魚肉豆奶蛋類不能吃喔!」看到孩子的理解與自制,當下育兒的辛苦全都拋諸九宵雲外。
升小學後,媽媽與營養師討論後讓小周少量攝取蛋白質,便開始讓他吃肉類,唯獨黃豆、黑豆等豆類食品都不吃。觀察後發現他各方面正常發展,還很喜歡球類運動。懂事的小周,雖然沒有特別告訴同學自己罹患罕病,但是當同學問他為什麼不能吃豆腐?他總是笑笑回應:那是高蛋白質食物、軟軟的不敢吃。
小周6歲時,媽媽又再度懷孕,產前檢查一樣都沒有少,但弟弟出生後仍被檢測出罹患相同疾病,雖然有些詫異,但有了照顧小周的經驗,全家人都用平常心看待,一家人都熱愛棒球活動,秉持任何事都要保持運動家精神,認為人生的路既然上場了,就要敬業打拼到最後一刻。
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一一三)
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羧化酵素缺乏症是ㄧ種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簡稱3MCC缺乏症,患者由於酵素功能異常,使患者體內無法代謝白胺酸,導致白胺酸代謝物質的堆積造成毒性。
此疾病是MCCA或MCCB基因產生變異所導致,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若為帶因者,子女有25%的機會罹病,25%的機會為正常,50%將為帶因者。國外的發生率約為1/50,000,台灣地區發生率約為1/42,000,屬常見的有機酸血症。
患者的臨床症狀差異很大,可能是無症狀或是症狀嚴重,發病年齡小至嬰幼兒大至成人。通常發病都是由於感染、生病或是長時間飢餓所引起,導致嘔吐、昏睡、呼吸暫停、低張力或是反射過強、抽搐、呼吸暫停及伴隨高血氨、酸血症等症狀。若發生於數月大的嬰兒,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發育遲緩。其他臨床症狀包括低血糖、中度代謝性酸中毒、肝臟轉胺酵素上升、尿酮等,血中游離肉鹼值很低。有些患者成年才出現症狀,有些成人患者則不會有明顯症狀。無症狀的女性患者可能將3MCC代謝物傳給胎兒,胎兒會在新生兒篩檢時被檢測出3MCC升高,經追蹤胎兒並未患病,這是因母體的代謝情況反應至胎兒的身上所影響。
在診斷部分:1.新生兒於出生後,可利用串聯質譜儀進行新生兒篩檢,發現C5-hydroxyacylcarnitine上升,進一步分析尿液中的有機酸,來進行確認診斷。2.檢驗纖維母細胞或白血球內的3MCC酵素活性。3.患者在急性期時可能有低血糖、中度代謝性酸中毒、高血氨、肝臟轉胺酵素上升、尿酮、血中游離肉鹼值低等症狀,可從臨床檢測搭配基因檢驗以進行確診。
治療上,建議長期採用低蛋白飲食,搭配使用不含白胺酸的特殊奶粉,患者可獲得良好的控制。但當患者生病時,靜脈注射葡萄糖及補充水分可以改善酸中毒的情形,補充肉鹼及甘胺酸可以幫助有機酸的排除。生物素對患者是否有幫助,目前尚未定論。另外,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空腹禁食,尤其是當患者生病時,須格外留意。
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梭化酵素缺乏症單張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