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2014.06.13/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廿七歲胡先生,原本身強體健,二、三年來深受肛門瘻管之苦,一年開刀三次未改善,還反覆拉肚子、體重下降十幾公斤,甚至包尿布無法工作,直到前往衛福部台南醫院就診,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證實是罕見的「克隆氏症」作怪。
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院長莊仁賓表示,台灣發生率僅十萬分之二,全台病例不到六百人,以台南醫院文獻病例也是「百年來首見」,由於症狀與腸躁症等其他腸胃道疾病類似,八成以上患者易被誤診,影響治療時機。
胡姓患者開始出現肛門膿瘍和瘻管,曾至高雄某醫學中心接受瘻管切除手術,術後不到三個月又復發,他只好再挨刀,半年後又再復發,第三次開刀後,病情依然沒有好轉,讓他失去信心。
由於肛門瘻管反覆發作又排放大量分泌物,生活變得很糟,出外甚至需包尿布,只好選擇躲在家裡,心情大受影響,與家人關係也越來越差。
莊仁賓表示,反覆性的肛門瘻管並不單純,必須考慮有無發炎性大腸疾病或是大腸直腸癌,因此在原發瘻管切開手術後,為病患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整段大腸與直腸出現粘膜肉芽腫和線裂狀潰瘍,典型的成為「鵝卵石」樣,病理切片證實是罕見的「克隆氏症」。
患者接受正確治療後,肚痛、腹瀉獲得改善,追蹤半年以來,不但肛門瘻管治癒,也已重新投入職場。
莊仁賓表示,台灣的克隆氏症患者罕見,半數與遺傳基因有關,但近來受飲食西化影響,患者有增加趨勢;去年起,高昂的生物製劑已納入健保給付,用在傳統治療無效的中度至重度患者。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7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