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2014.05.27/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馬來西亞華僑張四妹自小罹患先天性魚鱗癬病,長年全身皮膚剝落、滲血、龜裂,三十餘年來四次到台灣長庚醫院接受治療,控制住皮膚、牙齒及視力問題,近日來台接受高難度髖關節置換手術,順利出院。
髖關節置換手術不罕見,但對先天魚鱗癬患者卻有一定的困難。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官裕宗醫師強調,手術前要考慮佈滿魚鱗狀的乾枯皮膚,如何使得傷口能夠順利癒合,而不發生人工關節手術最擔心的感染問題。
由於張四妹長期無法行走,缺少日曬,導致她的骨質遠較同年齡的人脆弱,而關節僵硬的程度也遠超過其他病患,這些都使得人工關節手術困難度大為提升。患者的骨架小,人工關節零件尺寸必須齊全。
手術由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任謝邦鑫教授執刀,患者全身麻醉下,進行皮膚的消毒程序及無菌手術操作步驟,以最小的皮膚切口,最少的軟組織及骨骼破壞程度,完成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而所需的人工關節零件尺寸正如醫師術前預料,較絕大多數人小。
醫師指出,手術出血量約一百cc;整個手術時間不含術前準備、縫合及麻醉恢復共約四十五分鐘;全身麻醉醒來後在完全沒有使用任何止痛針劑的情形下,張四妹也未感到劇烈的疼痛;關節活動角度無任何限制,至今沒有感染發炎的現象。
新聞出處:http://goo.gl/vtcEG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