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4.05.09/周星玓
8歲的宓宓,罹患罕見疾病苯酮尿症,由於身體代謝異常,每天只能攝取15公克的蛋白質。宓宓媽媽為了幫孩子做好飲食控制,不只用電子秤仔細計算每天三餐的蛋白質含量,更精心研發低蛋白創意料理,希望孩子也能變換新口味。
香噴噴的炸雞薯條,還有珍珠奶茶,是許多小朋友的最愛。但是,全台卻有大約350個代謝異常的孩子,平常只能食用低蛋白的食物。
宓宓今年8歲,她罹患了罕見疾病苯酮尿症,因為身體代謝功能異常,每天可攝取的蛋白質只有15公克,如果蛋白質攝取過量的話,可能會引發認知功能損傷或智力障礙等問題。
宓宓媽媽說,孩子平常除了喝特殊奶粉之外,每天只能攝取15公克的蛋白質,包含蔬果在內,為了孩子的飲食控制,她買了一個電子秤,仔細計算每餐的蛋白質含量。
孩子難免會有嘴饞的時候,這個時候,宓宓媽媽就會精心研發低蛋白創意料理,以低蛋白的冬粉取代麵條,端出另類的愛心義大利麵,讓孩子換換新口味。
對於罕見疾病家庭來說,每月大約需花費1萬3,320元,購買昂貴的營養品,每年所需費用更高達16萬元,造成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
從2011年起,罕見疾病基金會提供罕見疾病家庭特殊營養品補助方案,協助降低弱勢家庭的經濟負擔。
新聞出處:http://goo.gl/qHWum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