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3人活體連鎖換肝 創國內首例!

聯合報╱2014.04.29/記者張嘉芳、吳佳珍/台北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最近完成國內首例三人活體連鎖換肝手術,成功挽救兩位肝病患者生命。罹患「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的陳姓病患,接受了兒子的捐肝後,醫療團隊又立即將他切下的病肝,移植在另一位生命垂危的黃女士體內,將珍貴的人體器官應用到極致。

榮神經內科醫師林恭平表示,陳先生的肝臟會製造不正常的蛋白質,造成心臟、腎臟及腸胃道等器官的類澱粉沉積,還會導致心肌肥厚、心律不整,他曾收治四名類澱粉神經病變患者,其他三人均死於心臟病變,肝臟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療方式。

在陳先生兒子決定捐左半邊肝時,另有一位五十五歲的黃女士,因C型肝炎、肝硬化及腫瘤,因肝昏迷住院,卻苦於等不到捐贈者。

因陳先生肝臟結構及功能尚稱正常,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將切下來右半邊的病肝移植至黃女士體內,手術歷經十二小時,順利完成三人活體連鎖換肝。

北榮肝臟移植醫師劉君恕表示,三人活體連鎖換肝的困難在於無縫接軌,肝臟摘除及移植時間須經過精算;全球已進行一千多例類澱粉神經病變的肝移植手術,因擔心器捐影響自己的肝移植手術進行,僅四百多人願意將病肝捐給他人。

去年底陳先生父子及黃女士三人一起被推入手術房後,就展開一場與時間的精密競賽。上午八時三人同時下刀,陳先生父子割除左肝,黃女士切全肝;下午二時陳先生再摘右肝給黃女士,並移入兒子的左肝,手術在晚間八時順利完成。

北榮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表示,三人活體連鎖換肝手術需動員三組團隊、近廿名醫護人員協助,創下台灣紀錄。黃女士接受病肝雖可能產生器官的類蛋白沉積,但這顆肝臟至少可用七到九年。

「手術前感覺人生黑白,突然眼睛又看到彩色光芒,有一線希望。」陳先生說,大病初癒雖暴瘦到只剩四十公斤,但他很感謝妻子及兒子無怨無悔的付出,一路鼓勵陪伴。

黃女士也說,等待肝臟很難,她腹水多、狀況不好,所以想先接受移植病肝,給自己多一點機會與希望。

新聞出處:http://goo.gl/IXgDlc

捐肝又受肝的陳先生(中)及兒子(右)、接受移植的黃小姐(左)歷經十二小時手術,昨與醫療團隊慶祝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