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基金會:應加強懷孕前期篩檢
自由時報/2023.08.22/記者邱芷柔、林惠琴

健保罕病專款預算逐年提高,今年更是通過給付打一針要價四千九百萬元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治療藥物,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這凸顯了健保的價值,但有許多罕病包括SMA在內,在「預防」上仍有努力空間,應加強懷孕前期的篩檢。

陳莉茵表示,昂貴的罕病藥物讓許多患者難以負擔,SMA基因治療藥物能被納入健保,且迅速有首位患者受惠,意義重大。

陳莉茵提到,在公告的二四二種罕病中,九十六%以上是遺傳疾病,可透過預防措施,避免悲劇重複發生。像是台灣SMA的帶因者約佔總人口二.五%,雖然較地中海貧血的六%少,但同樣可以透過篩檢手段,減少悲劇發生,應確保更多人能在懷孕前期接受篩檢。

新生兒SMA篩檢擬納公費
目前新生兒SMA篩檢自費約四百元,國健署正研擬納入公費。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還在評估可行性階段,已委託研究單位收集國內外防治、檢查等實證資料,後續也會舉辦專家會議,預計年底提出建議。

病友協會盼放寬給付標準
不只罕病藥物,健保也持續討論給付高價癌藥,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認為,新藥通常費用高昂,因健保資源有限,給付往往落後歐美五到十年,導致國內即使醫療水準高,醫師卻沒有太多工具,就像是優秀特種部隊但拿步槍打坦克,也造成病人可能與一線生機擦身而過。

劉桓睿指出,許多國家在比較傳統治療與創新治療的CP值(性價比)時,不再單純比較醫藥品支出,而會將疾病所需看護或家人照顧成本,以及勞動力損失計算其中,建議國內比照把社會成本納入是否給付新藥的評估要素。若用藥可使病人維持正常生活機能,家人不用犧牲職場,即使高價給付,對國家可能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