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潛在基因缺陷檢測不出 腹中兒成SMA患者

人間衛視/2014.01.28/記者楊文馨 高家祥/台北報導
影音新聞:http://www.youtube.com/watch?v=3femyc32HS0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每對夫妻最引頸期盼的,然而在懷胎十月過程中,盼望孩子健康出生,在十幾年前的台灣,幾乎就跟賭注一般,父母只能聽天由命。當時就因為醫療資訊不足,導致許多在產前,甚至是懷孕以前,明明可以被避免的遺傳性疾病,卻隨著新生命的誕生,一直被延續下來,其中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到醫院做產檢,準備迎接肚裡的心肝寶貝,每個月的例行性檢查,對爸媽來說,可不能缺席。但您知道嗎?有些遺傳性疾病,從一般產檢根本無從發現。像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SMA,就是其中一例。

照片上的李冠霖,是典型的SMA病患,1歲7個月大之前,還能像同齡的孩子一樣,推著學步車緩緩前進,即使勉強扶著,還能往前走個幾步,但冠霖的雙腿,卻開始出現異狀。而當時冠霖的母親,肚裡還懷有第二胎。

望著冠霖從小到大的照片,兩夫妻回想起當時的心情,真的只能用五味雜陳來形容,因為從懷孕的那一刻起,生產手冊上的每項檢查,他們都做過了,而且是按月回診,不明白為什麼家族裡,明明沒有人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病患,自己的心肝寶貝,卻成了罕病兒。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在15年前投入基因工程研究,2005年他從SMA病患體內,找到基因缺陷,證實了透過抽血檢驗,其實是可以避免,生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寶寶。不過,由於這項血液篩檢,屬於自費項目,每次要價3、4千元,一般民眾很少主動要求。

以目前的醫學技術來看,不管是SMA,還是其他類型的肌肉萎縮症,在全球各地都還沒有發展出有效的治療方式。患者想舒緩不適症狀,只能透過物理治療或經由簡單的按摩,來減輕疼痛感,某些年輕病患,甚至在進入青春期,出現脊椎變形問題。

而在幾年前,蘇醫師就曾比對過,2005年到2009年間,台灣的人口數據資料,經分析後,意外得出一項驚人數據。

雖然目前SMA仍舊是無藥可醫,但這項疾病並不會損害智力,而且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儘管行動受阻,大多數患者依舊可以自理生活。像是被封為台灣棋王的李冠霖,也就曾多次參加圍棋競賽,都獲得不錯的成績,甚至為了考進台灣第一學府,更毅然決然的選擇動刀,把原本歪斜的脊椎給拉直。

事實上,台灣目前也已經發展出相關技術,可以直接從帶有SMA基因的父母身上,篩選出健康的胚胎,即便是帶因者,也能生出正常的孩子。

事實上,早在2008年,美國ACMG(美國醫學遺傳學會)臨床指引,就曾發表過一份公開聲明,鼓勵孕婦在生產前進行SMA篩檢,期盼透過醫學技術,協助人們繁衍健康的下一代。

新聞出處:http://goo.gl/hg0a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