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照亮罕病/罕病龐貝氏症 愛跳舞男孩只能禁錮在輪椅

聯合報/2022.10.08/記者林琮恩

對著電腦螢幕上的流行歌曲影片,揮舞雙手、震動胸膛跳著熱舞,今年16歲的洪聲平不能像「亞洲舞王」羅志祥一樣,使勁搖晃肢體、踩出帥氣的舞步。他的身軀因為罹患罕見遺傳疾病龐貝氏症,纖弱、扭曲且無力,小學五年級開始,就被禁錮在小小的電動輪椅中。

嬰兒心臟 竟比成年手掌大

洪聲平一出生,就被檢出龐貝氏症的致病基因變異。此後,他接受一連串檢查,確診「嬰兒型龐貝氏症」。最讓洪媽媽震驚的是,在X光影像中,還是嬰兒的洪聲平,心臟竟比成年男性手掌還大。

龐貝氏症是肝醣儲積症第二型,因GAA酵素缺乏,導致肝醣無法分解,進而堆積在肌肉中,造成肌肉細胞受損或死亡。典型症狀包括心臟肥大、呼吸困難、四肢無力、退化等。台灣發生率約兩萬分之一,六至七成患者會發病。

若不治療 將因呼吸衰竭亡

龐貝氏症分為嬰兒型、晚發型,嬰兒型患者較為嚴重,一出生就肝醣堆積、心臟肥大,如果不治療,患者一到兩歲間,就會因心臟、呼吸衰竭而死亡。龐貝氏症為染色體隱性遺傳,若父母均為帶因者,子女有四分之一機率會罹患此罕病。

龐貝氏症第一代酵素補充治療用藥,在2006年研發成功,同年出生的洪聲平剛好適用。靠著每周在醫院靜脈注射藥物四至六小時,洪聲平得以延續生命,如今他已念高中了。然而,蟄伏在體內的龐貝氏症,卻沒有就此放過他。

看勵志片 至少我還有手腳

小學三年級時,原本還能行走的洪聲平,或因就學而減少活動量,四肢無力的病徵開始顯現,須使用助行器。病程快速進展到了五年級,他必須乘坐輪椅才能行動。洪聲平的相貌、行動能力也因病逐漸喪失,臉部肌肉塌陷、四肢行動不便、舌頭肥大導致話語沙啞破碎,在校園生活中飽受歧視與孤獨。

「想過要一了百了,去當小天使。」洪聲平邊說邊舉起手在脖子上比劃。後來他看了身障人士力克・胡哲的紀錄片,「人家出生就沒有手腳,我們至少還有手、有腳,可以出門活動。」才打消尋短念頭。

新藥給付 排除無法行走者

第一代龐貝氏症治療藥物有極限,臨床上是從隔周施打,變成每周都要施打,治療五年後,療效逐漸下降,須提高劑量。洪媽媽說,每周都要進出醫院,對病童的課業、人際相處,都有負面影響。

第二代龐貝氏症藥物研發完成,經臨床試驗證明療效更佳,可以回歸兩周一次的施打頻率,但此藥物健保給付限縮,有很多給付條件限制。其中規定「若患者已無法行走,不予給付」,洪聲平因此被排擠於給付資格外。洪媽媽說,期待健保署放寬資格,讓洪聲平也能獲得療效更好的治療,「給孩子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70827

洪聲平(左)在母親陪同下訴說心路歷程,呼籲政府照護罕病,落實健保疾病風險分攤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