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22.10.05/記者陳雨鑫
罕病用藥不僅等得久且使用限制愈來愈多,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三軍總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陳燕麟說,身為醫師看見健保確實幫助許多罹病的患者受到照顧,但對於罕病而言,現在「如同活在沒有健保的年代」。據罕病基金會調查國內的罕病病友團體及病友聯誼會,四成一的罕病團體至今無藥可用,而有藥可用的團體中九成怕健保不給付或給付太嚴苛。罕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說,政府對罕病照顧愈來愈退步。
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基金會調查國內26個罕病病友團體、25個病友聯誼會對於罕藥使用狀況。五成九團體有健保給付罕藥、四成一沒有藥物可用。有藥可用的五成九的團體中,其中九成認為健保給付條件太嚴苛,同時也擔心健保財務吃緊,未來無法繼續給付。
陳冠如表示,健保署目前在評估是否要給付罕藥是採取「醫療科技評估」機制,此次調查中,有七成五的團體認為「不合理」,不該用此方式評估罕藥是否納入給付。二成五團體認為如果要採用「醫療科技評估」機制,也要採用適合罕藥的規畫,必須將罕見疾病的特殊性考量在內。
曾敏傑表示,罕藥給付時間愈來愈冗長,病友團體希望等待時間能從現在平均30.3個月,逐步縮短,他能理解罕藥價格昂貴,但未來罕藥給付是否納入「部分負擔」的概念,可以討論以及調整,而不是不解決問題,讓狀況愈來愈糟。
曾敏傑表示,對於罕病的照顧上,除了提供藥物以外,也應該協助罕病家庭孕育下一代的考量。根據調查,有治療方式的罕病家庭,有九成都願意接受基因檢測及孕前基因檢測。他說,從防治的角度上,也能讓更完整讓罕病家庭受到照顧。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64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