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醫療論壇/未執行罕病專款 竟流向安全準備金

聯合報/2022.09.30/記者林琮恩、陳雨鑫、周佩怡、蘇湘雲

健保罕病專款雖有成長,執行率卻未曾達百分之百。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振國呼籲,罕病專款餘款應留用至下一年度罕病專款額度,不應歸入健保安全準備金,才能讓罕病專款真正用於罕病患者身上。

健保署公布之「罕病專款預算實際支用概況」顯示,罕病專款預算雖有增加,每年卻有百分之二至十五不等的比率未完全使用;健保會主委周麗芳推估,今年執行率為百分之九十三點四,近百分之七未被使用。健保有預算,卻因為罕藥納保牛步、採限縮給付等原因無法用罄,而看似個位數的百分比,實則為數億的金額。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說明,醫界有延遲申報藥物的情形,未執行的專款部分用於給付延遲申報的項目;亦有部分藥物通過共擬會,但尚與廠商議價中,部分未執行專款用於此處,導致執行率被低估。然而,黃振國指出,未執行的專款實際上是回流至健保安全準備金。

日前健保總額協商破局,醫界代表提出的預算版本中,罕病專款的成長率為○。針對總額成長率的估算方法,立法委員吳玉琴說,應該透明化並綜合考量等待治療中的患者名單長度、已獲藥證但尚未給付的藥物多寡等因素,決定專款成長幅度。

立法委員蔡壁如也表示,罕病經費編列應依照使用人數評估增長。她強調,罕藥使用能減少後續社會成本,一定要從總額中額外撈出來,若混入總額中討論,在資源分配上將會是一大問題。

全民健康保險委員會委員吳鴻來則表示,罕病專款受健保總額框架,但每年罕病患者都會增加人數,或是因為用藥後,提高存活率,陸續使用罕藥,過去無論是付費者代表、醫界代表或是健保署都會提一定的成長率。

黃振國也指出,罕病專款須有合理的成長率,若預算不足,建議政府成立罕藥基金,每年撥預算到該基金,並派專人管理,用以支付罕藥費用;管理人員也應針對罕藥進行評估,需選擇療效較佳、副作用較低的藥物,以保障罕病患者權益。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50970

2022年「罕見疾病醫療照護之挑戰與前瞻」論壇,綜合討論與談人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全民健康保險會委員黃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