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罕病醫療論壇/藥品評估決策 病友盼實質參與

聯合報/2022.09.30/記者林琮恩、周佩怡

經濟學人公布針對七個國家罕病診斷與醫療照護現況調查指出,藥品效益評估階段應重視患者意見。然而,多數醫療科技評估(HTA)流程都圍繞在付款人、醫界和官員身上。因此,將患者的聲音納入藥品效益的決策至關重要。衛福部次長石崇良也表示,集合民間團體力量,讓罕病患者聲音更多被採納是未來努力方向。

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列席代表蔡麗娟指出,二代健保上路後,健保預算編列、藥物給付需由各方利害關係人透過健保會與共擬會合議討論。病友團體在健保會並無常設席次,須抽籤遴選始得參與,且只有一席代表,相對於二十位付費者代表、十位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代表,顯得勢單力薄。她希望病團在健保會中保有常設席次,以與其他利害關係人代表抗衡。

針對共擬會病友參與,共擬會主席陳昭姿強調,病團在共擬會係固定列席的身分,她並說,擔任共擬會主席以來,不曾執行表決,且病友代表只要舉手就讓其發言,故沒有「無法參與表決」的問題,病友權利、意見一直受到重視。

「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網站,讓病友、照顧者可在網路發表對新藥的想法,在共擬會審議之前,分享治療經驗與對新藥的期待,再由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彙整。台灣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蕭斐元認為,該平台是否能全面觸及目標病友是一大考驗。CDE醫藥科技評估組組長黃莉茵則表示,健保署近年陸續新增溝通管道,亦召開病友意見會前會,將結果收錄在HTA報告中。

蔡麗娟表示,病人是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且病團在醫療體系中參與政策係國際趨勢,除了政府應保障病團在決策會議如健保會、共擬會中的參與權益,病團、病友也要充實醫療政策、財務與法制等專業知能,甚至比照歐美由政府介入,協助病友賦能,以強化病友代表的論述能力,與其他利害關係人對話,達到實質參與的目標。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5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