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病友盼健保放寬給付限制

聯合報/2022.10.05/記者蘇湘雲

針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用藥,台大醫院基因遺傳部主任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直言,除了健保給付條件不盡合理,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在用藥觀念與治療思維上落後五年之多,導致多數SMA病童、病友只能望藥興嘆。

「國外已有研究團隊嘗試針對SMA不同類型療程的混搭進行實驗,像背針藥物搭配口服藥物,或基因治療搭配其他療程等,但台灣健保用藥規定為第一線用藥沒效後,病患就失去其他選項,只能坐以待斃。」簡穎秀講到這點滿是不平。

依現行健保藥物審核,用藥搭配復健療程後,病友的運動功能「一定」要進步,才能繼續用藥,許多病童害怕只要沒進步,就面臨停藥、死亡的命運,因此承受極大壓力。

臨床研究顯示,多數SMA病友接受脊髓內注射用藥後,運動功能與肌肉力量皆明顯改善,即使病患超過七歲也能蒙受其利,因此不少年齡在臨界點的病童及家人渴望持續用藥,避免療效中斷,但目前希望渺茫。

簡穎秀認為,很多人以「藥物經濟學」角度分析罕病的用藥,因罕病病患人數少,對罕病的研究較少,若以此角度看待罕病治療並不公平,透過罕病治療、相關藥物研究,可讓世人對人類基因、藥物運用等有更深入了解,許多臨床結果也有機會應用於其他疾病治療,應以更宏觀、永續的角度評估,較為持平。

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提到,對於SMA等罕病族群,「有藥可用」為醫病共同期待,期盼藥廠與健保署討論出更好方案,除了依罕藥專款成長上限逐步增加額度,也盼望可擴增更大適用範圍,讓更多病友得到照護。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6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