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女憂鬱症 竟是罕病威爾森氏症

聯合報/2022.07.7/記者修瑞瑩

20多歲女大生從一年多前開始,出現上課聽不懂老師說的內容、憂鬰等情況,一開始家人以為是憂鬰症,但治療後仍持續惡化,甚至連走路都不穩,就醫後在腦部影像檢查中發現腦幹受損的「熊貓臉」症狀,進一步確診為罕見疾病「威爾森氏症」。

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畯棋表示,這是一種銅離子代謝異常的遺傳性疾病,估計全台約有400名患者,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被發現時往往腦、肝都已被破壞,預後不良,而且需要終身服藥以協助代謝銅離子,每個月的藥費超過10萬元,還好目前健保有給付;罹患這種疾病主要是父母帶有遺傳因子,子女有4分之1的機會發病,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療效果相對好很多。

據了解,這名女大生還有一個姐姐與一個妹妹,父母非常擔心也可能會發病,楊畯棋表示,後續可能會再安排家人進行相關檢驗。

這名女大生目前休學在家,智力有退化的情況,還有走路不穩、肢體顫抖、吞嚥困難、口齒不清等,無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常露出奇怪的笑容,讓家人覺得擔心,看到陌生人還會打招呼,「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家人表示。

楊畯棋表示,綜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血液銅離子、銅藍蛋白與尿液銅排泄檢測,會診眼科確認有無典型銅沉積造成的凱氏環,並由特殊實驗室進行肝臟切片檢體判讀以及特殊染色體基因檢測,確定罹患威爾氏症。特別是腦部影像中,腦幹出現像是熊貓臉的變化,顯示腦幹受損,但其他的疾病也可能出現。

他表示,人體內在正常情況下由肝臟負責代謝與排泄,發病後造成銅離子的排泄異常,導致過多的銅在體內堆積,造成肝臟、腦部、角膜、腎臟等器官的傷害。嚴重者常演變成肝硬化、癲癇、或嚴重動作障礙疾病。由於銅累積需要一段時間,往往要到成年後才會陸續發病。

而根據過去的研究,威爾氏症發生機率很低,亞洲人機率略高於歐美,大約1萬5000人中有一例,男女分部以女性略多一些。

楊畯棋表示,威爾森式症的初始表現多元,是一種相當不易診斷的疾病,除了廣為人知的肝功能異常外,約5成的病人會以神經學做為初始表現,症狀會以類似帕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甚至會發生吞嚥困難或構音障礙等嚴重症狀,另外約有4成病人會伴隨有憂鬱症或人格改變等精神疾病表現。因此,這些病人可能會在精神科、神經內科、家醫科等科別反覆看診,卻找不出正確原因。

目前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排除體內的銅,患者需搭配低銅飲食,避免食用含銅較高的食物,如:巧克力、海鮮、內臟、全穀類、堅果與果乾及酒精類飲料等,這名女大生目前體內含銅已降低許多,仍在治療中。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44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