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李展潤:澳人口少難發展專科

澳門日報/2014.01.08

“加珈事件”引起社會質疑,本地醫護人員是否具能力審核罕見疾病送外就醫?衛生局長李展潤回應稱,判斷送外就醫主要涉及醫生的專業決定,相信本澳醫生具足夠能力,亦有渠道掌握最新醫療技術及準確資訊作判斷。認為本澳人口少實踐少,長期發展部分專科有困難,送外就診制度更適合。

醫生判斷送外就診
議員陳美儀口頭質詢再提“加珈事件”,批評“送外就診”制度缺乏透明度,如審批依據、時間、送外就診地區、費用等不清晰,易生爭拗。議員黃潔貞則質疑本地醫療水平、送外診治委員會是否有足夠能力審核罕見疾病的申請?若居民不滿審批結果,有何上訴機制?

衛生局長李展潤回應,判斷“送外就診”主要涉及醫生的專業決定,相信衛生局醫生具足夠能力判斷病人需否送外就醫及診治的地區,亦希望患者尊重醫生的判斷。指出現時醫療機構或廣告泛濫,當中或涉誇大宣傳,居民心急醫治寧信廣告不信醫生,是專科醫生的難處。認同增強醫患互信相當重要,日後將加強醫患溝通。

制度理想無意修訂
他指出,因應香港醫療水平足以滿足本澳需求,委員會送外就醫時優先選擇鄰近醫療機構,如香港、內地等,亦有個案轉介至葡國及美國。面對罕見疾病,衛生局聯絡香港醫管局及內地醫療部門,掌握最新醫療技術及疾病資料來審核判斷。居民若不滿委員會的審核結果,可向行政法院提司法上訴。因應每宗醫療個案、手術不盡相同,該局未設費用上限。

有議員建議加強培訓本地專科醫生,減少送外就診。李展潤指出,本澳人口少病例少,發展部分專科存在困難,例如每年送外移植肝臟約十宗,若本澳培養一個醫療團隊,每年只進行十宗手術實屬太少,故維持送外就診制度更適合。對於送外就診制度實施逾二十年需修訂的建議,李展潤認為,送外就診治療效果理想,無意修改制度。

送外就診年增成一
李展潤指出,澳門人口急速增長、趨向老齡化、癌症發病率趨年輕化以及醫療技術發展,送外就診的費用及人數均逐年增加,由二○○○年的七十九人,增加至二○一二年的一千六百六十九人,平均增幅百分之十一。同期涉及的費用由三千多萬元增長至一億四千萬元,平均增幅為百分之二十五。回歸後,涉及送外就診總費用超過八億元,受惠達一萬四千人次。

新聞出處:http://goo.gl/41ay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