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21.06.23/記者蕭羽耘
「選擇不打藥是身體慢慢衰退,如果去醫院打藥是怕染疫,孩子一天、兩天就走了。」這是龐貝氏症病友家屬王小姐在疫情下的無奈,她說,三級警戒剛開始時候,由於罕病患者本身肺部就不好,篩檢的不便、排隊檢驗的風險,曾讓女兒停藥一兩次,同時又怕病情加劇,這是很兩難的決定。
全台龐貝氏症固定打藥治療的病友約有80名左右,據台大醫院神經部資料指出,龐貝是一種罕見、嚴重的遺傳疾病,可見於兒童、成人,發作的年齡與症狀的嚴重性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的病患都會出現漸進性的肌肉無力及呼吸困難。
龐貝氏打藥過程繁雜,王小姐說,由於藥品特殊沒辦法自己在家施打,且一注射就要耗費近8小時,通常醫師會先評估女兒的身體狀況,接著進入泡藥約1小時,注射時調整點滴流速率,打藥時間又得花上4小時,過程中還須觀察有無副作用。
針對疫情嚴峻就醫的不便,王小姐回憶,醫師一開始通知罕病家屬打藥前兩天要去篩檢,她雖向醫生爭取到打藥前兩小時入院,但孩子呼吸器的蓄電池電量卻又面臨不足;加上篩檢必須排隊等待檢驗,考量群聚風險,「不放心女兒,我們考量放棄打藥,最後決定停止一到兩次去打藥。」
由於女兒的病情加重,10天得打一次藥。王小姐說,醫師跟院方溝通,因兩人不是來自疫情熱區,通融篩檢流程簡化,讓女兒戴著呼吸器面罩,自己則戴著口罩、面罩入院,才得以順利就醫;面對疫情,她只希望孩子有疫苗施打最好,能夠增強保護力。
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說,全台罕病約有1萬多名病友,疫情間祭出的視訊門診,對於一般感冒、簡單慢性藥方便;但像是龐貝氏症有去醫院注射的必要,三級初期一進院必須快篩,維持呼吸的機器充電無法維持,暴露染疫風險壓力很大。
陳冠如說,三級警戒實施前一兩周,罕病確實看診比較辛苦,基金會希望,醫院能有一個專責通道,透過安全的動線,保護罕病患者免於新冠病毒,相信現在許多醫院管道已疏通。而罕見疾病染疫重症比率較高,還是期盼中央在疫苗存量允許下,把接種順序提前。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551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