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2013.12.27╱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
40歲的王姓婦人去年5月接受成人健檢時,衛生所診斷她罹患肺結核,吃了6個月的抗結核藥無效後,改到中部某醫院就醫,被診斷為肺癌,且轉移到腦部。她在接受化療前,去台中慈濟醫院詢問第二意見,但醫師發現病徵與肺癌不符,確診為罕見的「結節性硬化症」合併「結節性肺泡細胞增生」,王女轉悲為喜,目前症狀穩定。
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羅中平指出,王女的腦部影像顯示,左側腦室內有一個疑似腫瘤的顯影,腦室旁還有數個小結節,這是典型「結節性硬化症」的腦部表現,不是癌細胞轉移,另外,手腳指頭的硬化結節,是「結節性硬化症」合併骨質沉積,肺部疑似腫瘤,是「結節性硬化症」合併罕見的「多發性微結節肺泡細胞增生」,不是肺癌。
羅中平表示,結節性硬化症屬於罕見基因突變的疾病,臨床表現包括皮膚有浮起斑塊、指甲旁有纖維瘤,至於王女合併的「多發性微結節肺泡細胞增生」,就更為罕見。
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李典錕強調,癌症診斷要非常謹慎,尋求第二意見並非不信任醫師,而是透過其他醫師減少誤判;王女罹患的基因疾病,只能控制,無法痊癒,目前症狀穩定。
新聞出處:http://goo.gl/yRENb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