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電視/2021.04.27記者黃欣妍、郭家旭
被《病人自主權利法》遺漏的族群,醫師為他們爭取權益。
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諮商門診,來了一位20多歲,體重僅35公斤、坐著輪椅帶著氧氣瓶的患者,
她罹患的是「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攣縮的關節與肌肉發育不全,嚴重威脅著他的生命。
患者王小姐:「因為疾病的關係做氣切,還滿嚴重的 每天要使用靠呼吸器,來維持心肺的狀況,如果未來發生什麼事,我想要去自己決定我未來的樣子。」
但當時這項疾病並沒有被納入病人自主權利法,就算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也僅適用一般人的條款。
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劉子弘:「在那個情況下送到醫院,還是會先被做一些急救的處理,撐到一個程度,他器官都開始衰敗了,才真的又納到拒絕醫療,還是會經歷到前面很辛苦的過程。」
看到了患者的需要,開始向衛福部提出申請,建議將此疾病納入。經過提案、會議等程序,一年多後衛福部正式公告通過。
患者王小姐:「醫師很努力 很關心,也為我們把持這樣的權利,非常謝謝 辛苦這些醫療人員。」
台北慈濟醫院個案管理師 湯雅婷:「他(劉子弘)只是因為妹妹的一句話,他希望幫她完成這個心願這樣,正式被通過的那一個時刻,我們真的是很開心。」
劉子弘醫師諮商時,除了了解患者的意願、說明法規內容,更看到了民眾對自己未來的期望。
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劉子弘:「生命善終的想像都不太一樣,我們應該是要搭一個橋,去幫民眾找到他可以,展現他自主意識(的方式)。」
在台灣仍有許多罕病未納入條款,未來若有機會,他們仍願意付出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能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
新聞出處:https://reurl.cc/NXKx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