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21.04.13/記者江品璁
基金會編號:A5114
穿過一條條巷弄,記者來到57歲阿民家中,只見阿民雙眼張大直瞪,因小腦萎縮症已無法自理,僅能發出啊啊聲響,而照顧他的55歲弟弟阿祥(馬建祥)也在去年5月二度中風,阿祥無奈對記者說,自己單親育有一子讀國1,「家裡病的病,小的小,實在很無奈。」
阿民因長期臥床,四肢都出現萎縮狀況,記者問阿民是否還能講話,阿民只是吃力地發出單音,記者再問,是否要轉到護理之家接受比較完善的照護,阿民則是搖了下頭表達不願意。
父母小弟均逝 僅剩手足2人相依
在旁的阿祥說,共有三手足,但么弟年輕時因車禍過世,父母也在15年前先後過世,後來兄弟倆就一起生活,曾經也試著把哥哥送往機構安置,但不到一個月他就吵著要回家,只好向政府申請居家照護。
阿祥嘆道,母親家族有小腦萎縮症病史,媽媽還沒發病,就先因肝癌過世,自己的表姊妹則陸續發病,出現小腦萎縮症狀,哥哥年輕時狀況也都正常,直到約40多歲時才突然走路無法平衡,會跌倒,約10年前就不太能走,但還能站起來,只是大小便無法自理。
阿祥說,但這幾年來哥哥身體機能不斷退化,到約4年多前則已完全臥床,連站都站不起來,去年起則是連講話都難以辨識,因為阿民行動不便申請居家醫療,醫生每個月都會到家裡看診,阿民有穩定服藥,「但醫生說,這個病只能控制沒辦法根治,狀況只會愈來愈惡化。」
阿祥接著說,自己跟哥哥年紀差2歲,感情很不錯,從小上學都讀同一間學校,有時候大家一起去打球打彈珠,還會去抓小鳥,很多很多的回憶,「但大哥病了後,記憶力好像也比較衰退,以前的事情都忘記了,現在只記得要吃飯時會叫我,實在很難過。」
單親育國一子 去年5月2度中風
阿翔說,自己跟前妻育有現讀國1的兒子小馬,7年前離婚後單親扶養兒子,跟大哥三人一起租屋相依,靠自己打零工維生,每月約1萬多,但3年前自己左手腳突然沒力罹小中風,幸好經休養復健後,身體較有好轉,還能做些簡單零工,但去年5月,自己又二度中風,一樣是左半邊,雖然經過半年多的調養,可走路自理,但身體已沒有力氣再做些搬重的零工,今年1月底,想說哥哥臥床太久,使盡全力把他扶上輪椅出去散步,結果他身體沒力往前傾倒,跌趴在地上,自己因中風行動較遲緩,來不及阻止,害哥哥右手骨折,實在很自責。
阿翔說,自己曾中風,哥哥重癱,家裡根本就沒有經濟來源,全家就靠2款低收入戶補助共15194元、家扶2550元維持,但扣掉房租6500元,生活真的很吃緊,只好陸續向各慈善會求助,加上家扶提供的米油等物資,才勉強支撐,「我也很擔心自己若再次中風,情況更嚴重,家裡經濟真的會支撐不下去,現在只希望左手腳能再恢復好一點,再找機會出去做些零工。」
在旁讀國一14歲的兒子小馬說,媽媽離婚後搬去外縣市,也有新的家庭,久久才會來看一次,所以一直都是跟爸爸、阿伯一起生活,自己讀小學時,因為阿伯講話都不清楚,所有點害怕,後來學校都會有社福團體來宣導,開始對小腦萎縮症有點概念,所以上國中後就比較不害怕這個疾病,只是家裡經濟好像比較困難,有時水電費跟房租繳不出,房東就會找上門,「現在只希望能夠把書讀好,未來可以幫爸爸減輕壓力。」
家人感情好 低收補助15194元
當地里長表示,阿祥一家先是哥哥癱瘓,後來又換阿祥中風,是政府列冊的二款低收入戶,每月補助15194元,生活確實較困難。當地家扶社工表示,約5年前,因阿民已惡化長期臥床,阿祥曾向家扶求助,社工訪視後,發現阿祥單親照顧兒子小馬,家人間感情很好,父子都一同打地舖睡在一起,只是因為家裡病弱人口多,生活較困難,家扶也協力扶助金每月2550元,並提供物資協助度過阿民二度中風,此次阿民骨折,家扶再提供3千元單筆慰問金。
當地愛心會黃秘書長表示,阿民此次右手骨折,阿祥曾有向愛心會求助,當時訪視後發現阿祥曾中風顧癱兄,生活困難,故協助單筆急難金5千元,但仍難敷阿祥一家所需,因此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暫紓困窘。
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蔡佳妏社工表示,一般罹患小腦萎縮症的病人,退化時間常以十年為一個歷程,從最初可行走、使用助行器、半臥床、完全臥床,約莫是十年左右,後期患者已經難以自理生活,不但無法外出工作,甚至需要專人照顧,以致影響家中經濟。由於小腦萎縮患者只是四肢失去能力,但是神智狀況都與一般人無異,送往機構安置雖可解決照顧問題,但卻少了親人陪伴的心理支持,有些病友心態就會轉為消極,對未來沒有期待,因此若有家人願意在旁照顧陪伴鼓勵,對病人的心境與健康也會較有幫助,此外,家屬除了可申請公部門補助外,亦可參與外界的病友團體,除了獲得較全面的衛教知識,病友家屬們也能互相分享照顧經驗,提高照護質量,減輕長期照護的壓力。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413/MXYD3EWWXFEB7NUM7SZKHA74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