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21解藥丨臨床急需罕見病新葯:中國批准首個佝僂病靶向藥物

北京新浪網/2021.01.16
中國也有治療X連鎖低磷性佝僂病靶向葯了!

2021年1月15日,協和麒麟宣布其治療X連鎖低磷性佝僂病(XLH)的靶向藥物麟平®(布羅索尤單抗)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這是全球第一款,也是中國首個獲批靶向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的重組全人源單克隆 IgG1 抗體,是XLH治療領域的全新里程碑。

此次麟平®(布羅索尤單抗)在中國正式獲批上市,將填補國內XLH臨床治療的空白。該葯也於2019年被列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同時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

上海市罕見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李定國教授指出,麟平®順利在國內獲批將給X連鎖低磷性佝僂病罕見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和新的希望。

不過,與其他罕見病一樣,X連鎖低磷性佝僂病患者也面臨診斷難、治療難、負擔重三大難題,其中,負擔重的問題目前顯得尤為突出。在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看來,醫改應當通過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醫保基金的支付範圍,綜合利用醫療救助和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逐步將的確有臨床療效的「超高值罕見病藥物」納入報銷範圍。

實際上,關於罕見病患者用藥問題,國家一直給予高度關注,2020年12月國家醫保談判有7種罕見病藥物進入醫保。此外,在2021年1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到:研究對治療罕見病的「孤兒葯」採購作出特殊安排,這對罕見病患者及葯企來說是巨大利好消息。

首個獲批佝僂病靶向藥物

低磷性佝僂病是一組由於遺傳性或獲得性病因導致腎臟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為特徵的骨骼礦化障礙性罕見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致畸率,被納入《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第51號罕見病。X連鎖低磷性佝僂病(XLH)是低磷性佝僂病最常見的一種,約佔遺傳性低磷性佝僂病80%。

XLH是X連鎖顯性遺傳疾病,由PHEX基因突變功能缺失,導致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產物過量引起,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慢性進行性骨骼肌肉疾病,患病率約為1/20000~1/60000 。

麟平®(布羅索尤單抗)為FGF23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可通過直接與FGF23結合從而抑制下游信號通路,增加腎臟重吸收磷,通過增加血清活性維生素D水平以促進腸道吸收磷,最終改善骨骼礦化和減少骨骼疾病,實現XLH的精準靶向治療。

布羅索尤單抗此前在美國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以及孤兒葯資格,並已獲批治療6個月及以上兒童和成年人的X連鎖低磷血症、腫瘤誘導的骨軟化症(TIO)患者,是首個獲得FDA批准治療這兩種疾病的創新藥物,也是第一個被批准治療腫瘤無法定位或根治性切除的TIO患者的藥物,目前在美國、歐洲、日本均已上市。

與此同時,布羅索尤單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證實。2018年包括耶魯大學醫學院在內的多個研究中心進行了布羅索尤單抗(Burosumab)治療成人XLH的3期臨床試驗,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驗證 ,2019年Lancet發表了一項關於兒童XLH的隨機、多中心、活性對照、開放標籤的3期臨床試驗,相比於傳統治療組,布羅索尤單抗顯著提高血清磷水平,改善佝僂病嚴重程度,安全性也進一步得到了證明 。

針對X連鎖低磷佝僂病,長期以來國內無有效治療藥物,為滿足迫切的臨床治療需求,麟平®(布羅索尤單抗)於2019年被列入《第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葯》名單;同時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

上海市罕見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李定國教授指出,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罕見病約有7000種,但其中只有約6%的罕見病有葯可治。 「此次國家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中的低磷性佝僂病特效藥物麟平®順利在國內獲批上市,這給罕見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和新的希望。」

據了解,除了麟平® (布羅索尤單抗)外,2018年協和麒麟立美芙(布羅利尤單抗),也被列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該葯於2020年6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適合系統治療或光療的成人中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

資料顯示,協和麒麟是日本協和麒麟株式會社在中國成立的獨資企業,集藥品開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目前以腎臟病、癌症為核心領域,主要產品有惠爾血、利血寶和蓋平,目前擁有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等基因工程藥品生產技術,同時還擁有鹽酸西那卡塞片、鹽酸貝尼地平片等藥品及部分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分包裝及銷售權。 

診斷難、治療難、負擔重三大難題

與其他罕見病一樣,X連鎖低磷性佝僂病患者家庭也面臨三大難題,即診斷難、治療難、負擔重。

診斷難是很多罕見病所面臨的共性問題。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羅小平教授指出,XLH患者延遲診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臨床醫生對低磷性佝僂病的認識不足。據了解,目前臨床醫生常常把XLH與缺鈣,缺維生素D等導致的佝僂病相混淆,造成漏診或誤診。

治療難是醫生和患者需要面臨的第二大難題。醫學界將XLH治療的根本目標設定為糾正骨骼畸形,改善佝僂病或骨軟化症。以往,由於缺乏有效的特異性藥物,絕大多數患者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治療,只能採用對症治療的方式。比如,通過口服磷劑和活性維生素D進行治療,或者進行手術治療,但效果均有限,同時存在腎鈣質沉積症、高尿鈣症以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併發症的風險。

與此同時,XLH是一種致殘、致畸的罕見病,在兒童早期即發病,患者成年後往往會喪失工作能力,並需要家庭人員的照顧和看護,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不僅如此,XLH又是一種遺傳病,會遺傳給下一代,此前有報導稱,一家有6例低磷性佝僂病患者。

實際上,罕見病患者通常面臨無葯可醫、負擔沉重的現狀,需要「醫+葯+保「多方合作,提高診療水平,推進新葯研發,完善醫療保障。1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到:研究對治療罕見病的「孤兒葯」採購作出特殊安排,這對葯企來說是巨大利好消息。

羅小平教授認為,對於XLH的診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學會、專家、患者多方面協作,也需要各個不同科室、領域的醫務工作者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促進並提高醫生的診治水平,逐步實現XLH乃至其他罕見病的早發現、早診斷、能治療、能管理的目標。」

羅小平建議依託學會平台制定診療規範,組織開展培訓和學術會議,搭建廣泛的罕見病研究協作組及多學科診療團隊,進行相對集中的診療和雙向轉診。

在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看來,罕見病患者因人數稀少而社會關注較少,也面臨更突出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目前國家對於「超高值罕見病藥物」的報銷還屬於醫保空白,這會使罕見病患者們面臨著無法承受的疾病負擔和經濟壓力,因此像罕見病這樣的重大疾病要優先保障。

金春林認為,醫改應當通過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醫保基金的支付範圍,綜合利用醫療救助和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逐步將的確有臨床療效的「超高值罕見病藥物」納入報銷範圍,應該而且必須包括那些患者真正有需要、產生高價值的治療藥物,切實解決病人因病致貧或沉重的疾病經濟負擔。
新聞出處: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10116/3740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