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國健署+健保署+食藥署 分工照護罕病

聯合報/2020.12.22/記者韋麗文、蔡怡真/台北報導
罕病照護由國健署、健保署及食藥署分工合作,現今罕藥健保支出一年約六、七十億元上下,至今已適用罕病法的藥物有一一五項,可治療四十二種罕病,此外,特殊營養品及緊急需要藥物、醫材,設置物流中心,辦理採購、儲備及供應系統,也提供病人及家屬的心理、懷孕等照護計畫。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健保照顧所有病人,並謀取最大的利益,只要有治療需求,就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今年七月一日將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用藥納入健保,核定價格史上最貴,達二百四十五萬八百元,平均每個病人一年藥費九百萬元,預計全台約四十人符合用藥資格,總藥費一年約四億元。

李伯璋指出,一般新藥納保時間約九點七個月,罕藥納保給付時間更短,雖然有人認為罕藥納保速度趨緩,但最大挑戰在於藥價過於昂貴,與藥廠協商藥價而拉長了時間。

國健署長王英偉說,國健署接續健保無法給付的部分,罕病病患多數在家中照顧,需要的居家醫療照護器材更顯重要,因此修訂罕病法,目前包括維持生命所需之特殊營養食品、代謝性罕見疾病營養諮詢費、低蛋白米麵定額補助、國內確認診斷檢驗費用、維持生命所需之居家醫療照護器材費用。

以「低蛋白米麵定額補助」為例,代謝異常的孩子不可能吃特殊奶粉過一生,十多年來,罕病基金會主動從歐美、日進口低蛋白白米、麵粉,讓孩子有機會吃一口麵包或是蛋糕。經過罕病基金會與醫療單位的倡議,如今依據罕病法的補助辦法,每人每年可以獲得七千元購買補助。

居家醫療照護器材部分,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說,罕病法內提供呼吸器、氧氣製造機、血氧監測儀、咳痰機等四項,給予定額補助。以咳痰機為例,病患在家中可以順利咳痰,減少奔波醫院抽痰,甚至是需要氣切的命運,提高病患生活品質,也減少後續醫療支出。

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為了鼓勵申請藥證,給予十年市場保護期以增加誘因,針對沒有藥證的罕藥,也提供法規諮詢輔導,以高苯丙胺酸血症的罕藥為例,本是專案進口,後順利協助二廠商取得藥證。

食藥署政策目標為逐年降低專案進口品項,增加藥品許可證品項。據統計,罕藥專案進口項數從民國一百年的卅五項逐年降至民國一○七年廿一項;取得藥品許可證品項,則從卅九項逐年增至八十九項。

罕病法讓台灣邁向人道大國,但未來卻充滿隱憂,王英偉指出,罕病藥物價格屢創新高,長久下來,逐年增加的高價罕藥,勢必對國家衛生系統造成威脅。另外,部分罕病隨盛行率增加及醫療藥物進步,未來不符合罕病定義,需有退場機制,將造成衝擊。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111164?from=udn-catelistnews_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