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20.07.20/記者邱宜君
外傳健保費率、部分負擔、補充保費計算方式明年將全面走向調漲,據了解,健保署6月行文各醫學會,要求醫學會將對於支付標準之調整建議,在六月底以前送交台灣醫院協會(院協)。院協證實,六月底進行統整各醫學會意見後,初步估算各醫學會希望調高的給付有兩百至三百億之多。
一名外科醫師表示,健保署要20多個專科醫學會在6月30日前,把對於支付標準調整的建議,全部送到院協進行整合。院協在7月16日召開內部會議,檢視各醫學會要求調整的項目,7月底以前再回饋意見給各專科醫學會,並提給健保署作為各部門總額協商之參考。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院協副理事長朱益宏證實確有此事。朱益宏表示,根據目前回覆的十幾個專科醫學會所送來之資料,希望調漲的支付標準總共有兩、三百億之多,可以預期健保的調整不可能滿足每個醫學會的建議,各專科還是會覺得太少。
朱益宏表示,健保署醫該做好政策引導的工作,而不是叫院協和專科醫學會自己去討論,這一定會淪為喊價;院協理事長翁文能也會再向健保署溝通,了解署方對於支付標準的調整的規劃方向或腹案。
另針對媒體報導衛福部擬加收慢箋、藥品、檢查等部分負擔,朱益宏建議,部分負擔除了可以舒緩健保財務壓力,也應能有著誘導落實分級醫療的功能。目前還沒有看到新制細節,建議健保署應針對不同層級去訂定部分負擔等級。
對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在不同醫療層級已經規定了門急診的部分負擔,各層級院所的給付標準也有不同。藥品和慢箋不論去哪裡領藥,同藥品的健保給付都一樣,不應該再按照層級去收取不同的部分負擔。滕西華也提醒,檢驗檢查的必要性是基於醫療專業,非民眾就醫前可以預期的成本,這部分對民眾收收取部分負擔並不盡合理。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14/4715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