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審批貴藥資助 12專家話晒事 罕病女童 命懸神秘生死判官

香港蘋果日報╱2013.11.26╱記者伍雅謙

一個小女孩的生死,由12人決定。7歲女童鍾穎淇(淇淇),是本港唯一不獲醫管局資助藥費的龐貝氏症患者,靠善長捐款續命,捱了兩年。醫管局罕有遺傳病專家小組12位成員,下月將再開會決定是否給予資助,小組猶如「生死判官」,卻是連名單也不公開。

龐貝氏症是罕有遺傳病,現時本港已知的患者有10人,其中一人放棄用藥,八人獲醫管局資助藥費,只有淇淇一人不獲資助。一旦停藥,淇淇會在一年內因器官急速衰退死亡;而藥費異常昂貴,每月要11.2萬元。

兩年前,醫管局專家小組以淇淇身體轉差、藥物幫助有限為由,中止她的藥物資助。幸淇淇獲善長捐款,得以續命,兩年來用藥情況良好,在父母愛護下不斷成長;可是,為甚麼淇淇要不斷籌款才可維持生命?一旦善款不繼,淇淇是否就要被放棄?這是她一家三口的疑問。

今年4月,淇淇再度申請資助,不獲回音;8月,主診醫生也出面代她申請。據了解,專家小組將於下月開會討論。

關乎淇淇生死的醫管局罕有遺傳病專家小組,共有12名成員,除已知主席是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外,其他成員的名單及開會日期等,都不公開。醫管局發言人只表示,成員中包括兒科及內科醫生、臨床藥理專家和藥劑師;小組每年會舉行三次會議。陸志聰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蘋果籌款僅夠2個月
香港黏多醣症暨罕有遺傳病互助小組副主席馬安達批評,醫管局專家小組一向缺乏透明度,對審批罕有病患者的藥物資助條件,沒有既定標準,譬如兩年前中斷淇淇的藥物資助,「你又冇得上訴,佢話你得就得,唔得就唔得」。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表示,醫管局沒有一套公開準則予專家成員跟從,無論審批結果為何,必然會惹人質疑;若連成員名單也不公開,令人感覺有關人士欲逃避責任,「咁嘅做法好差」。

龐貝氏症患者先天欠缺分解肝醣的酵素,導致體內積聚肝醣,影響心肺等器官功能;而酵素替代療法,則是利用藥物分解體內肝醣。

蘋果基金至今共收到約242萬元善款助淇淇購藥,現餘下約25萬元,只夠支付兩個月藥費。

新聞出處:http://ppt.cc/46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