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康健獨家】陳時中要漲健保費?健保署署長證實:今年確有此規劃

康健雜誌/2020.05.19

新冠肺炎在國內疫情趨緩,衛福部也逐漸開始抬出防疫之外的議題。日前,確定在新內閣名單中留任的衛福部長陳時中就在受訪時表示,下一波的重點將改革讓國際稱奇、讓台灣民眾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恐將調漲健保費率。

對此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天也向《康健》證實,今年確實有規劃調漲健保費率的打算,具體方向仍在研議中,但應會在一些藥品、高價檢查上,採取一點點「使用者付費」的精神,也就是說,未來民眾拿藥或做檢查的時候,將要自付一些費用。

李伯璋說,過去幾年,健保署致力於幫健保「節流」,包括針對推動分級醫療、要求門診大醫院減量、多下轉病患,同時也利用健保系統以及雲端病歷、藥歷等,減少重複開藥與非必要的檢驗。此外,因落實總額制度,每年花費超過預算的部分,也以健保點值折扣的方式讓醫院自行吸收。

因此,接下來也希望讓民眾負起一些責任。一方面,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一方面,當病患發現要治療項目需要付費,也比較會在使用之前多想一點。「雖不能排除有些時候是醫師主動提出要多開藥、做檢查,但民眾如果要多付費,也會更在意這些檢查是否必要,有多一個理由多問一些。」李伯璋說。

不過,健保調漲民眾究竟怎麼想?近日,《康健》甫出爐的「民眾自費經驗大調查」中,恰好針對健保的收支方式詢問讀者看法。

結果發現,民眾並不排斥自己多負擔一些,並認為健保不需包山包海通通給付。被問及「新藥、新醫材、技術不斷出現,但健保財源有限,無法全部買單,支持哪一種方式?」,有29.6%的民眾主張,健保給付最基本的治療就好,至於新藥、新技術,是提供更高的醫療品質,由民眾買單或私人保險負擔。但也有24.6%的民眾完全相反,主張健保只給付「比較高價的項目」就好,一定金額以下,民眾自己出。相當兩極。

此外,有18.2%的人則偏向「使用者付費」,認為健保應所有項目都給付,但都只補助一部分,民眾自己也要出一部分;另有9.7%的人贊成透過全民繳納更多健保費用,讓健保給付更多項目。

而在填答「其他」的意見中,則包含「開源節流、減少浪費」、「富人多付一點健保費」、「應該收入所得決定負擔比例」、「健保把關療效,只付真的有幫助的」,這些選項顯示填答者對健保仍有「減少貧富差距」、「醫療專業把關」之期待。

對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認為,這些選項背後分別代表不同價值,民眾看法差異大,代表社會需要更多對話與討論。而這些爭議其實也已經吵很久了,健保署應把政府立場講清楚,而並非什麼都做一點,到最後其實就是什麼都沒保障到。

對此,李伯璋表示,該怎麼做,不是健保署單方面可決定,不過健保署可以確保,健保改革方向一定不會違反健保照顧弱勢的精神。

新聞出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