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2020.04.21/記者張曼蘋
「沒有孩子,我老了以後怎麼辦?死後怎麼葬?」「我的孩子不在身邊,我出事怎麼辦?」國內「頂客族」夫妻近年比率漸高,財產及身後事處理也成了一大困擾,就算有孩子,不少也在外地或國外,所幸有無子西瓜基金會免費代為妥善安排,才無後顧之憂。
61歲「漸凍人」村姓男子身形消瘦,長年靠輪椅行動,起初因為與妻兒分開,無人照料,多年前由社會局志工轉介到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創立的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不過,他與基金會簽約沒多久,就臥病在床且須插上鼻胃管,只能靠「眨眼」及注音符號板與志工溝通。
基金會協助安排 完成漸凍人遺願
村男靠著僅存的溝通方式,「訴說」著自身故事。他早年玩世不恭、迷戀女色,無情地將母子趕出家門,沒想到他罹患罕見疾病漸凍症,外遇對象離他而去,身邊也沒有親人陪伴,才驚覺這一生既荒唐又墮落。他曾希望能獲妻兒的原諒,但卻又遲遲不敢面對曾是最親的二人,「這個病是老天的懲罰,是我活該、應得的!」
雖然村男希望將遺產都留給兒子,但因為離婚後,完全無法聯繫上兒子,心中也埋下這個遺憾。當晚9點53分,村男吐出最後一口氣,走了。基金會人員將周邊布簾拉上,並做了禱告,再通知護理師善後處置,按照村男遺願將其樹葬。
隔幾天,無子西瓜基金會透過村男遺留的有限資料,輾轉將村男最後的心願告知他兒子,並將村男安養信託170多萬元與安養中心退回的4萬多元,轉到兒子銀行的帳戶。
為信託財產把關 協助就醫、身後事
無子西瓜基金會成立至今9年,服務過4、50名長者,主要服務簽約者依信託法與銀行信託部簽訂「安養信託契約書」,由基金會擔任信託監察人,為信託財產把關;長者生病時,除協助安養的服務外,如須住院治療會協助就醫、住院醫療諮商、聘請專業看護,甚至在授權範圍內在各種治療、檢查、手術同意書上簽字;長者逝世時,會協助安葬等後事,並監督信託銀行依約處理遺產。
無子西瓜基金會執行長王夢迪表示,若要與基金會簽約,雙方會先多次溝通,不僅要先了解長者的家庭背景,也要讓對方了解基金會的服務項目,生活委任書中會提及生病治療時,是否接受急救、氣切、電擊等,甚至包括身後事要選擇花葬、樹葬、土葬或靈骨塔等,協議書也會在律師見證下簽訂。
王夢迪坦言,膝下無子女者最怕就是碰到醫療問題,因此都會事先與簽約者溝通好,而溝通方式都是採一對一,且長者們的體檢資料也都會建檔成電子檔,如果他們身體有任何不舒服,需要陪診或需要動手術等,基金會都必須協助。
安養信託 不是子女卸責的藉口
以往要與基金會簽約接受服務,基本條件是須年滿60歲、要住在養護機構內,但仍有部分特例是子女不在身邊的長者。王夢迪表示,基金會建議長者以「財產信託」處理退休(養老)的財務,過程中基金會完全不碰錢財,僅以信託監察人的身分監督受託銀行與安養護中心付款事項。
王夢迪解釋,整個安排就是預先代長者設想要準備多少錢養老,可分為每個月零用、每月常態支出,另有一筆緊急開支。信託的錢全都存在受託銀行,像長者住安養中心的開銷,就按月從自益信託的財產支付;若長者老化到無法核對帳單,就委託基金會對帳及出面釐清有問題的項目,讓長者不必為這些事煩憂。
若簽約者有子女,一定要了解基金會服務項目,並在第三方見證下,簽訂子女委任基金會契約書。不過去年起,基金會已不再與有子女的長者簽約。王夢迪坦言,去年遇到2個案例都是老人家住院開刀,基金會通知子女後卻推卸責任,不願去醫院簽字,「讓王院長很心寒,基金會的好意竟成子女推卸責任的藉口。」
「基金會完全秉持愛心,不收費、不收禮,這是創辦人要貫徹的理念。」王夢迪說,基金會簽約條件越來越嚴格,就是希望能服務有需要的長者,但不要變成不愉快的場面。她認為社會面臨老化與老後安置安養中心等機構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透過基金會這種服務型態讓長者無後顧之憂,是值得考慮的選項。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4/4507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