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20.04.02/記者陳俐穎
再過2天就是兒童節,世上每個小朋友卻非個個都能一帆風順成長。今年12歲才12公斤重的孫翊倫,在他出生第一天,醫生就對他的父母說「這個孩子的存活機率可能不高」,連確切的病因、病名都找不出。由於先天骨骼發育不全,手腳都十份細弱,脊椎彎曲隨時有可能壓迫心臟。如此病痛也讓他在剛上小學的年紀就寫好遺書,以免自己來不及向父母告別、向幫助他的人致謝。
住高雄的孫翊倫今年入選家扶基金會的自強兒童。家扶基金會每年兒童節前夕都會表揚不畏困境的自強兒童,今年雖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取消表揚典禮,但此次獲獎者很多是罹患特殊疾病仍樂觀向上的兒童,他們的故事可以激勵所有罹患肺炎、對抗病痛的朋友。
孫翊倫先天骨骼發育不全,以致身體成長速度相當緩慢,脊椎呈現70度彎曲無法正常行走,更有壓迫器官的致命危險。他今年12歲,身高僅有100公分、體重才12公斤,外型十分嬌小,每年需要開刀才能漸漸維持身體狀況。由於他的病情太過罕見,全台灣沒有先例,因此沒有罕見疾病的病名。
媽媽卓珮雯說,兒子的身體除了智力是正常的,其他身體部位都有病痛,甚至在出生前,接生的醫生就認為他存活機率不大,所幸經過搶救之後順利存活。兒子出生後,一直找不出兒子的病名,3年內走訪各大醫院,最後找到中研院,發現可能是台灣僅有的一個案例。
經過一連串的抽血、檢查、開刀,小小年紀的孫翊倫也深深認知自己可能不久於世。他擔心自己會突然離開這個世界,來不及向父母親以及幫助過他的人表達感謝,小學一年級時,他用著青澀的注音拼寫出一封遺書交給母親,內容大致表達,如果哪天他過世了,請代替他跟大家好好道別,也謝謝爸爸、媽媽長久以來不求回報的付出和辛勞。
「他說我們不要喝孟婆湯。」兒子的病,在醫學上無法找出確切的病因、病名,卓珮雯只能開始求神問卜,從基督教到佛教通通祈求過。孫翊倫也因此接收到生死關的考驗,他向母親卓珮雯說,「我們都不要喝孟婆湯,都不要忘記彼此」,來世換他當媽媽。
卓珮雯說,兒子從小的想法就跟一般人不同,可能是因為與死亡交過手,很會體貼別人,生病的關係,無法自由行動,身體瘦小,僅有12公斤,出入要依靠父母抱來抱去,身體瘦弱的他還安慰父母說:「我不能吃太胖,你們才抱得動。」
孫翊倫的家庭環境並不優渥,沉重的醫藥費也壓著這家人喘不過氣,由於孫翊倫的病無法確診為罕見疾病,許多補助都無法申請,住在高雄的他們,甚至要北上才能求得資源補貼,南北的差距讓卓珮雯十分無助,在網路剛起步時,她在論壇上發出兒子的資訊希望得到資源,卻只有醫院公關回應希望她兒子能當白老鼠,也讓她心灰意冷。
還好到最後有家扶基金會伸援,加上義大醫院的幫助,孫家人才慢慢度過難關。想起那時候的情況,卓珮雯哽咽地說,可能是沒有資源,才能這麼堅強的走下去,她也覺得兒子很幸福,「有這麼多人幫助」。
現在的孫翊倫每天游泳復健,雖然因為受限於身體條件不能成為游泳選手,但他也有自己想做的事。孫翊倫希望未來可以當個演說家,激勵正在困難中的人,用自己故事祝福每個人,帶給他們信心和勇氣。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0402/LBK4SXBNNDRDOZNS75LBDXSK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