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20.03.30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生長發育不良,除了到處尋求偏方,甚至把生長激素當作特效藥,以為用藥就能長高,醫師強調這是門診時常見的迷思,其實生長激素並非萬靈丹,必須符合適應症使用的對象,並在專業醫師評估下使用,配合改善生活模式,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三軍總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朱德明表示,孩童生長遲緩的原因很多,必須先釐清原因再對症下藥,若經完整的醫學檢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這類孩童遵循醫囑接受生長激素治療,可以改善生長發育落後的問題。目前健保給付生長激素的對象,除了生長激素缺乏症,還包括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症候群、SHOX基因異常者。
生長激素的使用方式為每日施打,必須把握骨骼生長板閉合前才有效,此外,專業醫師會依據不同疾病狀況給予建議的劑量,因此並非施打愈多愈好。朱德明說明,同樣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孩童,每個人在生長發育的反應上不盡相同,除了可能有其他疾病因素干擾,另一個關鍵是要搭配改善生活模式,落實早睡、規律運動、均衡飲食。
睡眠對孩童的生長發育影響深遠,朱德明表示,生長激素分泌最大量的時間點落在晚上11點至凌晨2點,且必須是熟睡狀態,因此孩童務必養成早睡、不熬夜的習慣,最晚10點前要上床就寢,才能在11點前熟睡。
規律運動對生長發育也很重要,朱德明認為做各種運動都很好,不過若想促進長高,又以跳繩最有助於生長激素分泌,但不建議做競賽式的快速跳躍,而是慢慢跳,大約一分鐘跳60下的速度,每天花10-15分鐘跳跳繩最佳。
均衡營養絕對會影響生長發育,喝牛奶對長高很有幫助!朱德明建議,生長發育期的孩童每天早晚,各攝取約200至250cc的牛奶,若開始進入青春期,建議早晚各增加50cc的牛奶量,且必須是鮮奶或奶粉沖泡,避免喝含糖量高的調味乳,因為高糖飲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所以想要有良好生長發育的孩童,也應減少攝取含糖飲料以及各類甜食。
另外,家長不需太過擔心施打生長激素的風險,只要遵照醫囑使用,安全性高。不過有些人仍可能產生血糖升高、暫時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白血球偏高等情形,朱德明表示,醫師會監測這些潛在風險,因此每3至6個月對孩童進行血液檢查追蹤治療情況,若產生任何不良的狀況會進一步找原因並提供適當的處理。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00330/TKTGTLO6CR5SKLW7GIXB73XL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