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等了百年 奇蹟之藥問世 漸凍人燃希望 科技讓人更健康 系列三

蘋果新聞網/2020.02.19/副刊醫療組報導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SMA)屬於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僅次於最常見的海洋性貧血,過去無藥可治,歷經百年的等待,2016年首支藥物終於誕生,台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該藥每針大約須自費200萬元左右,健保署去年底召開藥品共同擬定會議,決議有條件給付該藥,採分階段逐步開放,推估第一年預計將有約30名患者可使用藥物,但確實時程仍未知,對患者而言,仍然遙遙無期。

今年25歲的李怡潔獲得兩次總統教育獎,她在1歲時被診斷罹患俗稱「漸凍症」的SMA,雖然大腦發育正常,但全身肌肉卻逐漸不聽使喚,儘管知道無藥可治,父母還是帶著她到處嘗試各種療法,直到小學四年級時,為了不讓李怡潔多受無謂的折磨,父母才終止了漫長的求診旅途,2016年聖誕節前夕,全球第一個SMA藥物終於獲得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之後,也為李怡潔與其他SMA患者帶來希望。

簡穎秀表示,當時這個藥物被稱為「奇蹟之藥」(Spinraza),是經由背部打入脊髓液裡面,能減少運動神經元壞死,改變病程幫助病患,實際運用在治療上效果也相當顯著,適用於所有SMA患者,病友們也說這是最棒的聖誕節禮物,因為若及早開始治療,可以使SMA患者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分別,就算太晚治療,起碼也能阻止病情持續惡化,保留還未死亡的運動神經元繼續作用的機會。

簡穎秀表示,台灣的SMA帶因率約為1/50,如果夫妻同為帶因者,生下的寶寶罹患SMA的機率約為1/4,目前全台約有400多位SMA患者,由於天生缺乏SMN1基因,因此無法產生正常的SMN蛋白,會造成運動神經元的死亡,最後導致肌肉逐漸軟弱無力、萎縮。其實肌肉無力的影響範圍相當大,除了最直接的站立、動作之外,因為肌肉無法支撐脊椎,所以脊椎會逐漸變形,吃東西、呼吸、就連腸胃蠕動都會逐漸受影響。

簡穎秀說,SMA依嚴重程度分為1~4型,其中第1型最為嚴重,出生幾個月就會開始發病,基本的喝奶、呼吸都成問題,大多數存活期無法超過2歲,其他2~4型的發病年齡則較晚,可能原本會走或坐,但發病之後開始失去行走能力,隨著全身運動神經元死去,身體肌肉也逐漸無力,但令人不捨的是患者意識卻相當清楚,也顯得更加殘酷。

隨著藥物出現,一切終於露出曙光,簡穎秀說,SMA患者天生缺乏SMN1基因,但人體中有另一個SMN2基因,堪稱是SMN1的備胎基因,可以產生極少量正常的SMN蛋白。如果SMN2基因愈多,就愈能彌補沒有SMN1造成的影響,這個概念雖然成型,但多年來臨床研究一直沒有成功,近幾年隨著生技業蓬勃發展之後,終於在2013年有了不錯的成果,以一種反義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干擾SMN2基因的轉錄,產生較多的正常SMN蛋白,進而保護運動神經元,當時國外研究對象大多是已經發病的SMA患者,當藥廠知道台灣全面進行新生兒篩檢,可以找出SMA的新生兒患者之後,便主動前來洽談合作計劃,2016年台灣便有新生兒的治療案例。

簡穎秀表示,以她自己收治的個案中,其中一名新生兒在出生第3天就進行SMA篩檢,得知為第一型SMA,經再度檢驗確認、向藥廠申請人道救援治療評估等申請流程下,第12天就開始接受Spinraza治療,目前的健康狀態與發展幾乎和一般孩童相同,因為接受了治療,讓他得以有活下來的機會;另外一名新生兒雖然3個月才開始治療,但2歲時也可扶牆站立,如果沒有用藥,這些寶寶可能無法坐、無法站、甚至可能早已不在世間。即使較晚才開始用藥,進步程度也有限,但至少不會繼續惡化。

簡穎秀表示,全球目前約有一萬人使用過這個「奇蹟之藥」Spinraza,可以知道及早開始用藥會有顯著進步,但可惜的是Spinraza價格非常昂貴,每針大約須自費200萬元左右,每4個月就須施打一針,目前仍無健保給付,只能藉由藥廠的「擴展使用計劃」,無償供藥給符合條件的第一型患者使用,其他患者只能眼睜睜看著藥物,卻無法接受治療。

2019年12月19日健保署召開藥品共同擬定會議結果出爐,決議有條件給付該藥,採分階段逐步開放,優先針對1歲以內發病,且目前年齡在6歲以內的第一型及部分第二型患者,據推估,第一年預計將有約30名患者可使用藥物,但確實時程仍未知,對患者而言,仍然遙遙無期。

【SMA藥物發展時間軸】

★2000年以前:已知可藉由增加SMN2基因,來彌補缺乏SMN1的後果,但始終無法找出方法

★2011年:Spinraza成功增加SMN2基因的數量

★2013年:Spinraza的臨床試驗效果良好

★2014年:Spinraza進行全球性臨床試驗年底獲得美國FDA核准使用

★2016年:台灣透過新生兒篩檢找出新生兒加入Spinraza的臨床試驗

★2019年

.台灣年初通過Spinraza的藥證

.美國FDA核准Zolgensma使用;Risdiplam目前申請美國FDA中,而台灣參與Risdiplam臨床試驗

.年底健保共擬會通過Spinraza有條件之健保給付

除了影響行走能力之外,因為肌肉無法支撐脊椎,所以SMA患者的脊椎會逐漸變形。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因運動神經元死亡,而逐漸全身無法動彈,俗稱「漸凍症」。

【新藥救命 無健保給付遙不可及】

簡穎秀醫師表示,雖然SMA的第一個藥物Spinraza等待將近百年之久,但隨著生物科技蓬勃發展,繼Spinraza藥物之後,美國FDA也在2019年又通過第二個藥物Zolgensma,是採取基因治療的方式,在一個類腺病毒載體中直接裝著SMN1基因,經由靜脈注射,但隨著體重增加,就要增加病毒量,為了擔心病毒引發副作用,所以FDA限制給2歲以下的患者使用,目前此藥開發至今約5年,所以一針的效果目前已知達5年,未來患者長大後若須繼續治療,也許可再用第一種藥物,目前台灣也有進行臨床試驗,藥證也正在申請中。不過,這個基因治療的藥物藥價也非常昂貴,一針大約6700萬元,若沒有健保或保險幾乎遙不可及。

2019年年底,又有第三個藥物Risdiplam的臨床試驗成果不錯,藥物原理與Spinraza藥物較為相似,都是藉由補充SMN2基因,來保護運動神經元。簡穎秀說,SMA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的差異相當大,能不讓疾病繼續惡化,正因為如此,所以也希望政府能盡快通過藥物的健保給付,同時放寬給付條件,讓患者能夠真正獲得希望。
新聞出處:https://pse.is/QKYKB 

李怡潔1歲時確診SMA,雖大腦發育正常,全身肌肉卻逐漸不聽使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