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她只剩1根手指能動 漸凍人畫家辦展圓夢

蘋果日報/2020.02.12/記者萬千華
「我…還…沒…做…好…心…理…準…備…」短短9個字的一句話,漸凍症患者林月姑得靠著外籍看護茉莉一手壓著肚子,幫忙出力發聲,使勁全力、表情扭曲,但吐露出來的每個字卻只比氣音大聲一點點,有時候甚至只能講出一兩個詞,讓茉莉來幫忙翻譯。

漸凍症患者林月姑,原本是一位服裝打版師,育有二女。1998年就被診斷出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她表示,當時是去踏青時突然跌倒,後續發覺手的異狀,就醫之後才發現罹病。林月姑得知此病「無藥可醫」外,還認知到自己會漸漸行動不便、吞嚥困難、口齒不清,甚至喪失說話能力;最終將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生活起居皆需依賴他人照顧,但神智始終清楚、思覺敏銳。

林月姑心情就此跌落谷底,一度封閉自我、企圖輕生。後來受到兩位女兒的鼓舞,拾起畫筆,將罹病的憤怒、悲慟及不滿情緒透過筆尖宣洩。繪畫說是轉移注意力也好,生活找到重心也好,總算讓林月姑找到情緒出口,不過真正讓她受到鼓舞,甚是有動力持之以恆的畫下去,莫過於得到外界肯定。2001年她受邀於台北市政府中庭舉辦「洛月畫展」,得到廣大迴響,甚至還有得獎,這使得她轉念覺得自己還堪稱「幸運」。

但正當林月姑坦然接受命運之時,丈夫卻被檢查出罹患口腔癌末期。身為漸凍人的林月姑全身癱瘓,說話困難且極度不清楚,無法成為丈夫的心靈支柱,讓她深深感到愧疚、無助及自責。

俗話說,禍不單行。正當林月姑與丈夫往返醫療接受治療,家中又傳來噩耗—父親病危,好不容易趕回娘家,卻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儘管帶著深深的遺憾,命運沒給林月姑多餘的時間療傷,在父親過世3個月後,丈夫終究不敵癌細胞的侵蝕而病逝。

「從知道先生癌症到離開人間才短短6個月,讓我來不及反應。短短3個月,百日內兩位對我最重要的男人,父親與先生相繼去世更讓我無力承受。」面對接踵而來的打擊,林月姑走出陰霾,靠得還是手中的筆,透過繪畫抒發心中的傷痛。

「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堅強」這句話套用在林月姑身上,可以說恰到好處。克服罹病的絕望以及失去至親的心痛後,林月姑決定「與病同行」,病情怎麼演化,就找方法來應對,重點是把握現有生命,將其發揮至極致。像是當她接近全身癱瘓、手指無力握筆前,就開始學習電腦畫畫;當手掌無法使力握滑鼠,只剩一指之力,就開始準備大量圖庫與素材,「雖然,現在很難畫畫,還是可以用拼圖方式畫畫。」林月姑去年5月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舉辦的個人畫展,就可以看出不少透過拼貼方式所創作的圖。

全身癱瘓,語言能力漸失的林月姑,全世界只剩一間老公寓,每天的活動範圍只有從房間到客廳。所幸她還剩「一指神功」,用右手的食指按下滑鼠,透過電腦螢幕,帶她通向外界。

透過電腦,林月姑握不住畫筆,但還是可以用Photoshop作畫;透過網路,林月姑幾乎無法靠自己開口說話,但可以用通訊軟體與外界溝通。但每次「就坐」的準備工作可不簡單,得靠著看護茉莉幫忙。靠枕的高低、頭擺的角度、腳靠的姿勢、手軸放上輔具的位置以及手掌放在滑鼠上的手勢,只有朝夕相處的茉莉知道怎麼喬。但就算茉莉天天幫林月姑做準備,前前後後還是得花上十幾分鐘。

長期陪伴林月姑的居家照護護理師李爭伶表示,「她對外連結仰賴的東西就是電腦,所以阿姨(指林月姑)坐在電腦前的時間非——常久。」她不忘拉長音來強調林月姑用電腦的時間過長,常常12小時、14小時起跳。李爭伶不捨的表示,林月姑身體太瘦,坐久會導致骨頭關節疼痛問題,「我們都希望阿姨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但阿姨又有她的堅持,每次來都有一些『火花』啦!」她笑著說道。

李爭伶常在想要滿足林月姑的需求,又要舒緩她的不適症狀之間擺盪,兩人常不斷的協商調整,不過,李爭伶無奈說道,「有時候只好順著她,要順著她,我們只好瘋狂的想辦法來改善。」因為她知道,林月姑很珍惜還能坐在電腦前的時光,她還有多久的時間可以做這些事,老實說恐怕不多,也因此了解到她想要抓住這些機會的心情,「我們會退一步,好吧,那就去吧,雖然我們嘴巴上念一念,還是就讓你去(做想做的事)。」

採訪當下,聽到李爭伶、茉莉和林月姑(透過茉莉翻譯)你一言我一語,認真討論是否能去淡水玩。原來在林月姑病情尚未惡化前,她常和病友一起前往淡水走走,為何鍾情淡水?李爭伶表示,因為那裡捷運可抵達、無障礙空間完善,又有「出遠門走走」的感覺。

不過,林月姑的小心願恐怕無法實現。李爭伶解釋,林月姑的氧氣需求度越來越高,若是攜帶小型氧氣筒,大約只能讓林月姑在3小時內的範圍活動。但光是一般人要從林月姑的住處前往捷運淡水站,單趟就要1.5小時起跳,更何況是行動不便的林月姑。且光靠看護茉莉一人,也不可能帶大型氧氣筒出門,「這對他們來講負擔太大,而且很重,可行度不高。」

儘管困難重重,她們依然想找出可行方案,李爭伶強調,這不只是為了林月姑,「照顧者也要幫他想一下。」看護茉莉幾乎是24小時陪伴,沒有辦法放假,若是2個人都只能關在室內,長期下來恐怕在心理上的負擔會壓垮彼此。

不過,哪怕困難,只要計畫可行,林月姑也會堅持執行。有這樣的決心,不外乎是年初時,林月姑因身體功能退化,出現胸悶、疼痛加劇,呼吸喘等症狀,進食容易嗆咳而住院。林月姑回憶當時狀況,有次因為吞嚥困難,大部分都噴在口腔內,有兩天時間連一口水都無法喝。康復出院後,負責照護林月姑的安寧療護科醫師吳森棋表示,藉由藥物來緩解不適,同時由復健科進行吞嚥訓練,改善嗆咳及吞嚥困難。

除了留意身體功能的退化,李爭伶表示,照顧漸凍症患者最難的就是溝通以及了解他們的需求。根據當天觀察,能和林月姑正常溝通的,除了認識已久的護理師、朝夕相處的茉莉外,居家訪視的醫生,甚至是親姊妹都無法了解,需要向前兩位求助。

「姿勢有0.1公分的差距都不對,都會覺得不舒服,要一直去調整。向我剛剛幫阿姨穿襪子,茉莉還要再調整一次,穿上去鬆緊度、高度,感覺都有差。」李爭伶表示,只有時時刻刻在旁邊的人才會知道這些細節。

經歷多次人生大起大落的林月姑,受訪時眼神依舊堅毅,並透露出鬥志。但在談到最終逃不了要面對無法使用電腦,等於斬斷支持她至今的心靈支柱以及對外聯繫的管道,第一次看到她透露出難過。林月姑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說出,她其實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不過在那之前,她做好打算,要努力活出美好人生。可能把握當下所有的,盡力活過一回,到了盡頭才能將遺憾降到最低。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micromovie/20200212/V2Z3AWRHFWQ77E4QS4HWWWQ72I/ 

林月姑僅剩一隻手指頭可動,但仍每天上網與外界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