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病童救命路迢迢5】醫師爆「兒科都是賠錢貨」 醫療資源不均原因曝光

鏡週刊/2020.1.28/黃驛淵、翁睿坤
謝奇璋接受本刊採訪指出,北市一名兒科醫師須照顧862名18歲以下兒少,台南市卻一人照顧1,216名,負擔為台北的1.4倍;屏東、台東更懸殊,每名兒科醫師須照顧約2,000人,負擔為台北的2.3倍。

若再比較癌症病童,他表示,北市每17,788名就有一名兒癌醫師照顧,台南市每77,224名才有一名,差距4倍以上,屏東、台東甚至連一名兒癌醫師都沒有,另在兒童免疫、新生兒及兒童消化等專科也有類似狀況。

本刊調查,目前台灣14歲以下幼年人口約占13%,但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2018年醫療費用健保支出共6,328億元,14歲以下卻僅占6.7%。謝奇璋直言,健保給付結構、「藥價黑洞」都是兒童醫療資源失衡的原因。

謝奇璋說,健保實施20年來漸走下坡,一是對兒童醫療的給付偏低,另是健保採總額制,卻放任醫院各自競爭營收,結果最吃虧的就是兒童;因兒童用藥劑量少,但「藥價黑洞」讓醫院靠著向藥商採購時賺取價差、利潤,導致經營者不願把資源放在利潤不高的兒童身上,設備、用藥自然受影響。

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楊燿榮也直言,既然少子化是國安危機,兒童醫療理應更被重視。
新聞出處: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120inv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