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蘋果人物】百萬分之一的絕對音感 清大盲生用鋼琴譜出美麗人生

蘋果日報/2019.12.26/記者梁雅雯
「我真的開始喜歡音樂是在發病後,發現自己即便沒視力,還可聽到琴鍵上每個音符!」清華大學大二學生吳承澐,國三那年被診斷出罹患極不尋常的「雷柏氏罕見視神經萎縮症」,視力迅速退化至僅剩眼角餘光,他一度意志消沉,直到他重拾從小學習的鋼琴,不僅發掘自己擁有絕對音感,找回自信,也找到人生新方向。

吳承澐從小視力一直很好,一直到14歲那年的一次視力檢查,他看到左眼前有塊撥不掉的白霧,才知道因為雙眼可自行調節視差,所以他一直沒發現自己的左眼已近乎失明。更棘手的是,他在發病後短短半年,左眼視力已趨近於0,右眼視力也僅剩0.01。

「如果真的是100萬人才有一人發病,那個人為什麼是我?」剛得知罹病,吳承澐很錯愕。他的父母帶他跑了很多醫院,做過很多檢查,嘗試各種偏方,但他的視力都不見起色,直到被榮總確診罹患家族性遺傳的疾病。

「母性遺傳 像是一輩子的枷鎖」
吳承澐的母親黃旭霞表示:「因為兒子的病名是母性遺傳,這幾個字就像一輩子的枷鎖,扣在他身上,烙印在我心裡,我對這個孩子非常愧疚的,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基因,他其實不用面對這樣的人生。」

疾病剛找上門時,承澐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吳家上下更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不知所措,頓時陷入一片愁雲慘霧。黃旭霞說:「不要說孩子,就算是大人面對同樣情況,也會覺得前途一片黑暗。兒子以前超愛打棒球,他的願望是進入美國職棒,原本他的視力是可打棒球的,現在這些要用到視力的活動通通沒辦法做了。」

看著承澐一步步克服生活上的不便,黃旭霞懊悔,如果當初在婚前健康檢查知道有這個疾病,她會選擇不生孩子,她建議年輕人婚前要健康檢查,不然帶給孩子的其實是痛苦。現在承澐雖然看起來很有自信,但作為媽媽,她真的很不捨,因為承澐沒辦法跟一般年輕人一樣,在這個年紀可以去騎車、開車。

不過,相較於媽媽的自責和擔憂,承澐反倒坦然,他淡淡地說:「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調適,因為我知道難過沒有用,我很想活活看新的吳承澐是什麼樣子。」還笑稱自己算是一個挺樂觀的人,但也不諱言,因為希望不要被人看出他是視障生,所以一直很排斥拿拐杖。

一般人很難想像承澐看得到的世界究竟是長怎樣?他以過去視力正常時的經驗精簡描述,他看到的世界,就像戴眼鏡的人吃麵時看到的霧氣,或近視的人沒戴眼鏡看窗外景色,隔著一層東西的感覺。

我們為了更了解承澐的日常,請他帶我們走過他平時外出必經之路,承澐大多時候可透過聲音察覺人車經過,但偶爾遇到車速較快的車輛,就會發生過馬路時差點被撞上的場面,也讓看到這一幕的我們不由得為他捏把冷汗。
吳承澐說,剛開始看不見,有次他獨自搭公車時問司機:「請問這是幾號公車嗎?」沒想到遭司機反嗆:「你不會自己看嗎?」那種受傷的感覺至今都很深刻。他也常遇到,過馬路因看不出綠燈剩餘秒數,走1秒就聽到車輛開動聲,還被按喇叭,也只能儘速通過。

採訪這天,承澐從住家要到一名罕病病友家一起練習即將演出的曲目,他一路步行到車站,熟練地用語音操作公車APP,確認我們等的公車還有多久到站,等到公車入站時間將近,承澐陸續攔下多輛公車詢問是否會路過某個站名,以便確認是否就是他要搭的那班車,卻又巧妙避開公車司機對他「明知故問」的誤會。

對於許多日常的不便,承澐都已找到因應之道,像是一般人用零錢買小吃、用鈔票儲值,而他為方便購物時能快速拿對錢,會預先準備百元鈔票,再把找回來的零錢用來儲值悠遊卡。此外,他購物似乎比一般人更果斷,比如買早餐時,他問店員有販售的項目,大致聽到想吃的餐,不待店員念完,就立馬點餐,從詢問、點餐到付錢,整個流暢到讓店員事後驚訝說:「原來他看不到!完全看不出來。」

罹病才被發現擁有絕對音感的天賦
雖然,承澐4歲就學打擊樂、7歲學鋼琴,並持續學習到國二,為了準備考高中,才中斷練習,但其實他最初學音樂,並非對音樂有很大的興趣,而是聽從父母的安排。他說:「小時候爸媽希望我學才藝,我只是順從他們的意思去學,弟弟也是從小學音樂。」

談到承澐最初接觸音樂的原由,黃旭霞表示,一開始她只是想讓承澐多方面接觸,因此曾讓他學過畫畫,但他每次都分不清楚藍色和綠色,後來讓他學音樂,意外發現他對音樂很有概念,就一直讓他學下去,「很欣慰的是,還好有音樂陪著他,因為小時候有基本音樂底子,在他發病後,才能有他喜歡的東西可以陪伴他。」

其實,承澐在發病初期,也曾抗拒掀開琴蓋,因為對他來說,本來熟悉的黑白鍵,看起來像是一團霧,挫折感太強烈,過了許久他才鼓起勇氣,雙手輕敲琴鍵,用心感受音律舞動,才意外發現就算幾乎看不見,他還是可以倚靠聽力,用聲音來記憶每個音的位置,鋼琴老師還因此發現,原來他有絕對音感的天賦。

這幾年,承澐將自己的生命故事,用一首首鋼琴自創曲記錄下來,四處演出,也到各地演講分享。他感謝學校給他很多表演機會,包括在校慶音樂會上擔任嘉賓,讓他透過音樂重拾自信與能量,也讓他有更多勇氣面對生活上的種種挑戰。

今年暑假,承澐首次挑戰獨自旅行,搭火車轉乘公車,到台東都蘭的背包客棧打工換宿1個月。被問及如何克服長距離的交通不便,他說,難免會有不小心撞到東西的時候,所以他會特別放慢速度走路,沿途包括火車車號、月台號碼及台東公車站位置,大概問了10個人才從台北抵達台東。

他在背包客棧彈鋼琴給吃早餐的背包客聽,也用那1個月寫了1首歌抒發自己對未來的徬徨,表達他找尋自我未來的歷程,因為透過這次旅行,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因此將自創新歌取名《心的旅程》。

吳承澐希望持續藉由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遭遇挫折的人及其他生病的人:「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挫折或障礙,但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很多限制是自己給的。我很感謝在發病前,還有一段可以看得到的時間,讓我現在更可以感受到每個生活上的其他事情。」

現在的他已能大方說出,其實他以前很喜歡打電動、看電影,其實他以前很想學習騎機車、開車,雖然這些都是現在沒辦法做的事,但換個角度想,他可以把這些時間拿去創作或讀樂理知識。

今年8月,吳承澐成立「吳承澐Charlie Wu」臉書粉絲專頁和個人YouTube頻道「吳承澐Charlie Wu」,也已在今年12月4日發行首張個人創作鋼琴專輯《心的樂章》,希望用音樂和大家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他希望將來能像自己很喜歡的創作家V.K客一樣,透過音樂把正能量分享給更多人。

不是每個清華學生都要拿諾貝爾獎
「我們希望每個學生離開清華大學能對社會有貢獻,有貢獻的方式不一定要拿諾貝爾獎、當總統,而是在自己的位子上發揮作用」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焦傳金表示,承澐的心智狀態或心理狀態都非常好,他用從小學習的鋼琴和大家分享,他從可以用眼睛去觀察世界,到必須透過聽覺或觸覺去探索世界的故事,年齡更從國中小到銀髮族都願意去分享。雖然承澐不是畢業於明星高中,而是來自社區高中,透過特殊選材進入清大,但他是清大學生很好的榜樣。

焦傳金說,其實面對疾病很重要的是,要知道發生的原因和對身體的影響,就會知道要怎麼跟它相處,自然而然可以克服疾病造成的困擾。承澐曾為班上寫過系歌,今年10月也在校內開過個人演奏會,當晚他和其他老師特地去聽演奏會,讓他充分感受承澐舞台表演的渲染力。他覺得,承澐的音樂很適合在想放鬆的時候聽,他會自掏腰包買承澐的專輯表達支持,也期待承澐未來有更多可能。

一直給承澐許多鼓勵的清大學長吳煥然則說,他本身擁有國標舞專長,和承澐一樣都是學藝術的,很了解承澐對未來的徬徨和擔心,因為學藝術的人在還沒被發掘前都是很辛苦的,他覺得承澐是個自我要求非常高的人,也許將來有一天,承澐的音樂和他的舞蹈也可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也希望承澐的夢想都能一一實現。

吳承澐小檔案

年齡:19歲

學業: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大二生

獲獎:2016全國視障音樂大賽特別獎、2017罕見疾病基金會傑出才藝獎

作品:2019年12月4日發行首張個人創作鋼琴專輯《心的樂章》

個人平台:臉書粉絲專頁「吳承澐Charlie Wu」、YouTube頻道「吳承澐Charlie Wu」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1226/166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