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13.11.14╱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卅歲的小鳳是小胖威利症的病友,從小就無法控制自己食欲,家中食物只要沒收好,就會立刻被他吃掉;小鳳也常偷別人的食物吃,不管怎麼規勸、處罰都沒用,好不容易畢業後到身心障礙洗衣坊工作,還是因偷吃同事便當,工作沒幾天小鳳就被媽媽領回家,老母親也只能辭掉工作專職在家照顧他。
今日是百年一次的小胖威利國際宣導日。因2013 年11月15日的簡寫是「15/11/13」(日/月/年)表示。而小胖威利的染色體變異剛好是在第15對染色體q11至q13處,該染色體的標示就為15q11-q13。因此國際小胖威利協會就將今天訂為「小胖威利國際宣導日」(Prader-Willi Awareness Day)。
中華民國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蔡立平說,小胖威利症是第十五對基因染色體的缺陷,病患會合併智能、肢體、情緒、語言等多重障礙,且終生無法治癒,因為患者大腦下視丘及飢餓蛋白的異常,導致患者無法有飽足感,會不受控制的進食,甚至為了吃而偷竊。
蔡立平表示,台灣約有一百六十五名小胖威利患者,人數雖少,但若未給予合適照護就易引起社會問題,患者除不能控制飢餓,也常伴有情緒障礙,而行為失序、觸法。
蔡立平建議,小胖威利症患者應與一般教養院收容人分流,並呼籲各界協助成立「小胖威利共同社區家園」,讓患者以集體生活的概念,由專人協助和照護病友,妥善控制飲食,培養一技之長,讓他們有自我管理、自我自足的能力。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說,多數人對小胖威利的刻板印象就是好吃懶做,不了解病因;一味地限制飲食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若能透過合宜方式,如要求病友運動後才能吃,且盡量提供低熱量、有飽足感的食物,也建議家長可帶新生兒快速篩檢。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29711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