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9.11.30/記者許麗珍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少女林靖文,目前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班,她說,旅遊這件事對過去的她來說是個奢望,直到大三時和同學們相約四人走日旅遊,第一次出國的經驗打開了她的眼界和世界觀,她發現不同世界的人對待身障者的態度、看法都不一樣,令她震憾的是於大阪旅遊時,上班尖峰滿載的電車,雖然人多到滿出來,日本乘客看到她坐輪椅要搭車,竟主動讓開一條動線讓她通過且順利上車就定位,讓她好感動。
鄭豐喜基金會自1977年至今,42年來頒發數以萬計肢障優秀學生獎學金,受獎者還組成鄭豐喜同學會,鄭豐喜基金會今舉辦獎學金頒獎典禮,包括肢障優秀學生獎學金錄取32名,肢障者家庭子女獎學金213戶,以及社福論文獎20名,今年度助學金慈善活動則認養「肢障優秀學生助學金」10位,認養「肢障者家庭子女助學金」30戶等。
以社福論文「出國旅遊可讓我們的人生色彩更豐富」得獎的林靖文,她表示因為坐著輪椅,原以為旅遊這件事對她來說是個奢望,沒想到大三時,第一次和同學們一起去日本大阪9天自助旅行,她負責找景點,同學則負責詢問交通或住宿,有位同學甚至為了她,還去受訓成為領有證書的身障者「個人助理」。
她說,這趟日本旅程開啟了她不同的眼光,也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例如日本的廁所和浴室是分開的,對身障者很不方便,「出國前看到浴室的照片還滿寛敞的,到了現場發現沒有想像中的大」,尤其擔任個人助理的同學要進入浴室幫忙她,結果卻因浴室太小只能容納一個人而困難重重;在奈良逛大樓時,發現日本的電梯分成奇數層和偶數層,跨越天橋才能搭到偶數層電梯也很不便;另有一次在商場內用餐超過19時,日本商場電梯已關閉無法搭乘,所幸有好心的餐廳廚師帶她們搭貨梯下樓。
令她震憾的是,當她們有一天在上班尖峰時間要搭大阪地鐵時,電車裡乘客多到滿出來,她心想「大概要在車站內,等到人潮人潮散去的離峰時段,才可能搭上車吧!」沒想到日本乘客們看到她坐輪椅在月台候車,車廂內的乘客竟有志一同主動讓開一條通道給她,讓她可以順利上車之外,輪椅還可以到定點安置好,她說「好像聖經裡的摩西過紅海,讓出一條通道」,讓她好感動。
有了第一次出國自助旅遊的經驗,林靖文後來又去美國2次,一次是參加研討會,一次是發表論文,在美國搭電梯時,她依序排隊等電梯,現場排隊的美國人,主動讓她第一個搭電梯,她感到不好意思頻頻說「抱歉」,美國民眾反而跟她說:「你不需要說抱歉,本來就應讓禮讓輪椅族優先進電梯」。
她說,在美國搭公車時,司機得知她在第18號站牌下車,從第11號站牌開始,司機就不斷車內廣播提醒乘客,等下第18號站牌有輪椅族要下車,請大家預先禮讓,她看到一名站在她前面的美國小男孩,還不斷催促爸爸說「我們要禮讓這位姐姐」,她覺得在國外搭大眾運輸的經驗,讓她深刻感受到國外對輪椅族的尊重,是透過日常生活的身教培養出來。
她說,目前有很多同學散居世界各地,同學們說要幫她事先調查好法國、歐洲當地的無障礙設施,等她出國去體驗並撰寫成世界各國無障礙優缺點,她下一站最想去紐約找同學。
新聞出處:https://tw.news.appledaily.com/life/realtime/20191130/167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