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健保以實證逐步將自費特材納保

蘋果日報/2019.11.25/李伯璋(中央健保署署長)
《蘋果日報》24日刊載嘉義基督教醫院趙醫師對健保署預告「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與給付標準」修正標準的特材部分,提出諸多看法與建議。

民眾常困惑於接受的醫療行為中的健保品項與自費品項之間如何選擇,而且常常是家庭沉重的財務負擔,也會質疑為何健保不能給付的合理性。面對廠商提供的自費特材品項逐年增加,健保署站在為民眾權益把關下,持續推動多項務實可行的改革策略。

同類特材價差不大
此次預告修法內容,主要是針對民眾使用自付差額的特材,依臨床實證等級所支持的臨床效果,予以訂出合理差額費用及健保給付的比例。不再單純由廠商自行報價,而一再與健保署做議價或喊價的動作。期待以實際改革的行動,落實資訊透明公開,讓民眾聰明選擇,也可以讓創新醫材以自付差額方式研議納入健保給付,增加民眾使用創新醫材可近性。

健保署為利民眾知的權益,在本署全球資訊網中建置自費醫材比價網,提供由醫院自行公開登錄價格。

為利民眾方便查詢及理解醫療專業用語,健保署已啟動規劃,重新將頁面原醫材中英名稱、許可證欄位等整合在一起,方便查詢。更進一步以民眾觀點,在民眾看病時可能接受到的專業用語進行分類,如脊椎手術項下,可再查詢是人工椎間盤還是脊椎間體護架、人工骨等醫材,健保完成研議後不納入給付原因,將以臨床實證提供民眾參考。

目前尚未納入給付的醫材品項約有2491項,其中約有1459項為骨科醫材,且在前10大類醫材整體收費較高者,均為骨科醫材。以脊椎間體護架自費使用為例,依據其材質、臨床使用方式分類,健保收載與訂價方式,健保署會再加速完成收載程序。

又健保署最近盤點過去廠商曾因健保訂價因素而保留在自費品項的490項,包括脊椎間體護架、人工骨、人工膝關節墊片、髓內釘、脊椎固定器等,將一一與廠商重新議價,期望以合理價格收載給付,提升民眾臨床使用的選擇。「經導管心臟瓣膜及經心尖套管組(TAVI)」,經完整的醫療科技評估報告確實有其臨床實證效果,但以現行健保特殊材料難尋合適之參考品項,如果修正草案通過後,民眾應付的差額金額就可輕易計算出,可即時使用新醫材,並讓同類功能的特材在院所間價差歧異不會太大,合理的健保給付自付差額特材支付價。

並非高價自費就好
健保署明白民眾醫療的需求,會與時俱進,在有限的健保資源下提供民眾最好的醫療品質。再次呼籲,並非高價自費特材就是好,健保收載特材應已足夠民眾醫療需求,也期待醫事人員可以優先考慮使用,減少民眾醫療的沉重負擔!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highlight/20191125/NWPFMV5X3IMGUFB52EIHCDNI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