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獨步全球 台發現兒癌新療法 針對神經母細胞瘤 傳統像飛彈炸癌 新法副作用較少

蘋果日報/2019.10.17/記者許敏溶、黃仲丘
神經母細胞瘤是常見的小兒顱外固態惡性腫瘤,台灣目前每年約30個確診病例,嚴重威脅病童生命。台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經15年努力,達成2項獨步全球的研究,發現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已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並提出多國專利申請,希望3到4年內能完成新藥研發,為病患帶來新希望。

台大與中研院昨發表成果,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心予、台大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許文明、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廖永豐、吳沛翊博士等人;其中李、許、廖是台大同學,為神經母細胞瘤新療法持續15年的漫長研究。

荷爾蒙誘導正常分化 可減緩腫瘤生長

李心予說明,神經母細胞瘤患者96%在10歲前確診,85%病例發生在4歲前,1歲以上轉移型病患存活率僅30%。由於好發在腎上腺,早期發現不易,約有半數以上病童在診斷時已多處轉移或擴散,導致治療成效不彰,嚴重威脅病童生命。

團隊先透過比對病患腫瘤檢體的基因表現差異,發現腫瘤裡的芳香烴接受器有助於治療;其次透過李心予研發的篩選平台,鑑定出新穎的芳香烴接受器的內源性配體「四氫皮質酮」(人體本身產生的內源性荷爾蒙),可誘導神經母細胞瘤正常分化,減緩腫瘤生長。這2項獨步全球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癌症研究》及《美國化學學會化學神經科學》期刊。

李心予解釋,癌細胞會形成,主因是無法進入正常分化過程,研究團隊發現的分化療法,可促進細胞發育成正常神經細胞。許文明說,傳統治療就像用飛彈炸癌細胞,總會傷及無辜的細胞,新療法療效提高且副作用比較少。

成功合成荷爾蒙分子 最快3年產新藥

李心予補充說明,新療法是透過「毒性」藥物殺死癌細胞,對病人身體相對安全,目前團隊已在實驗室成功合成類固醇荷爾蒙分子,進入人體治療則要更多經費投入,希望再3到4年完成新藥研發。

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生機轉接近癌症,沒有遺傳性,無法被認定為罕見疾病,過去有20多名小朋友患者曾向基金會求助,但治療較棘手,不少孩子仍不幸過世,很高興有這項新技術,希望將來能造福更多病童。
新聞出處: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91017/3847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