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2019.08.26/記者王儒哲
2019年財團法人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第60屆嘉新清寒獎學金」暨「第55屆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聯合頒獎典禮,於8月25日(日)上午十時三十分於頤品大飯店新莊七樓宴會廳舉行。嘉新清寒獎學金從1960年創立至今已走過一甲子,補助大學與高中職清寒及身心障礙學子,本屆總計獲獎人數為426位優秀學生、核發金額為531萬元。而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也已邁入第55屆,計有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體育專業、教練獎及特別獎共7個組別共104人脫穎而出,總計核發金額為138萬6千元。適逢嘉新清寒獎學金60周年,基金會特別以象徵平實、堅定、穩固的水泥打造甲子特別貢獻獎,感謝曾擔任基金會的數位董事與委員為基金會的長期付出;同時,基金會更本著關懷教育、為國舉才的心,培育國家優秀潛力選手,獎助學術優異的青少年桌球國手張佑安,規劃長期訓練計畫並頒發甲子特別體育獎予以肯定。
在頒獎典禮上,以影片緬懷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張敏鈺先生,張敏鈺先生一生充分利用時間與生命,始終認為教育對每個人極為重要,在有能力之後為周圍的人與社會貢獻,因而成立基金會。基金會董事長張安平先生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陶藝之父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美國石油大亨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美國鋼鐵大亨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三人促成對社會更大利益的事業故事做分享,創新的基礎是知識,知識不是從網路而來,而是從書本裡得到,而且鼓勵年輕人成為一個做決定者,無論決定是對是錯,做完決定後把事情變得完美。並以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與發明家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一段話作結語,時間就像風中的花瓣,柔和的流動,隨著舊生命的始末有新的開始,一個不停的生命鏈在永恆中持續著,每一個生命可能只有一分鐘,但都是有同等的重要,鼓勵學子們一起決定做值得做的事情,創造精彩人生。
傳承分享 患漸凍症的吳韋諒成功心法
今年基金會特別邀請1960年第1屆獎學金與2015年第56屆身障組的嘉新獎學金得主分享過去的努力、內心的感動,以及未來的期許。邱創權先生是民國50年代師專畢業的高材生,經學校推薦他成為嘉新水泥獎學金的首屆得主。現年80歲活到老學到老的邱先生是位受人尊敬的退休老師,回憶當年獎學金不僅是金錢的補助,更是溫暖的鼓勵,激勵他的意志從此更加用功學習,進入社會努力工作,畢業後投身教職作育英才。邱先生以影片勉勵今年得獎的同學效法張敏鈺先生誠信勤勉的信念,在平凡中創新機,對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另一位是目前就讀師大國文系的吳韋諒同學,自幼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俗稱漸凍症),克服健康狀況不佳與升學壓力兩頭燒的問題,走過艱辛的求學路於建中以第一名畢業,至今更在文學領域有優秀的表現。吳同學蒞臨現場分享個人生命經歷,以「迎接挑戰」、「訓練專業」與「表達感謝」三項要旨來克服生命中種種困難,樂觀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價值。
「財團法人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是台北市立案的第一個文化基金會,提供獎學金給予各界傑出學人,作育無數英才,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前東森電視台副董事長朱宗軻、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林肇堂等都是基金會獎學金得獎人。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創辦至今已成立五十幾年,以獎勵田徑及游泳選手為主的「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也獎勵過無數莘莘學子,「亞洲鐵人」楊傳廣、「飛躍的羚羊」紀政都是得獎人,六十多年來,兩個獎項皆嘉惠許多清寒學生、重度傷害或身心障礙學子,以及優秀體育人才。基金會董事長張安平、財務長張小平與家族第三代成員─嘉新水泥董事長張剛綸,仍秉持嘉新水泥集團創辦人張敏鈺先生「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不論景氣好壞,持續提撥獎學金鼓勵學生與體育專才學子,基金會更想要傳達給社會的是「鼓勵的意義遠大於給予的意義」,希望能夠幫助及鼓勵更多家境清寒、身障學子勤奮向學、實現夢想,也期望受獎助的學生能保持感恩的心情,未來努力回饋所學予社會,發揚光大張敏鈺先生創辦基金會的理念。
新聞出處:https://turnnewsapp.com/ct/eventct/1241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