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1-10-23 /黃天如/台北報導】
「小腦萎縮症與基因遺傳有關,看長輩陸續發病,我從小就有心理準備,但當確診時,仍一度痛苦地失去求生意志。」走過人生幽谷,自殺獲救的張哲森學會用另一種角度看生命,現在的他不但積極參與病友活動,下個月起還將巡迴國、高中校園現身說法,呼籲年輕學子尊重生命。
四十二歲的張哲森昨天拄著枴杖,在女兒育瑄陪伴下參加小腦萎縮病友協會健走,雖在外人眼中,他連行動都有困難,口齒也不清楚,臉上卻堆滿陽光般的笑容,完全看不出是個曾經想放棄生命的人。
張哲森說,雖然一開始的症狀只是走路不穩,但因一家三代從奶奶開始已有多人發病,爸爸及叔叔還因此自殺身亡,他很快就透過基因篩檢被確診。當他將檢查結果告知另一半時,換來的竟是「離婚」兩個字,衝動之下他吞了大把的安眠藥。
自殺獲救後,為了孩子,張哲森開始面對現實,直到四年多前,他連菜刀都拿不穩,只得黯然離開熱愛的廚師工作,轉做停車場管理員。但隨著病情惡化,一年多前他還是失去了工作,一家子只能靠低收入戶補助度日。
因為女兒育瑄在全中運羽球項目亮眼表現,小腦萎縮協會找到了張哲森,他才發現,原來相較多數只能癱瘓在床的病友,自己還能發光發熱,回饋社會。他說,「連我們這種殘疾之身都能努力地活著,年輕人有什麼資格飆車、吸毒,糟蹋寶貴生命。」
受到爸爸的影響,十八歲的育瑄說,她知道自己也有可能發病,但她想,愈是如此,愈應充實自己,才有機會實現夢想成為一名社工,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102300057,00.html
|